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并提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手机禁令。虽然家长、老师对该禁令普遍点赞,但在具体落实上,仍面临手机发现难、保管难、杜绝难等难题。
手机禁令发布后,教育工作者近乎一边倒支持。其实,手机禁令出台前,各地学校也都出台过类似校规,但在实施中,都遇到了学生私藏手机发现难、手机上交保管难、学习生活完全脱离手机难等问题。同时,手机上交后的保管工作也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提高了班级管理成本。还有一些学生承认平时爱玩手机,但也会通过手机查找学习资料和完成作业;部分无法接送孩子放学的家长也担心,一旦不让带手机,孩子放学后自行回家途中,遇到困难或危险无法联系家长;一些教师也表示,在线教学无法脱离手机。
现实就是,真正实现手机不进校园的举措,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法国等多个国家都已经立法明令禁止手机进入校园或课堂,有的国家规定必须在家长和学校引导下中小学生才能使用手机,而芬兰是禁止向初三以下的学生销售手机。可见,管控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已成“世界共识”,但如何落实仍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现在的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一味要求他们与网络绝缘并不合理也不科学,所以在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同时,也应考虑他们对于网络的正当需求。家长要引导学生正确、有度、自律使用手机,从源头控制手机带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