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户籍地中高考制度限制,很多初中生无法在大城市读高中,而越早回老家适应教育与考试生态越有利于提高成绩。因此,很多家长在儿童有自理能力的初中或五六年级时就让其回流至老家读书。但是回流儿童面临从繁华发达的大城市迁入小城市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来自硬件条件的不同、教学体系的不同,也来自与父母分离的痛苦、人际交往的困境等。
为了避免儿童回流后,由于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回流儿童成绩下降和心理问题,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回流儿童的关心和帮助。
父母应加强并提早与儿童沟通,并努力实现在回流初期有父母至少一方陪同,密切关注儿童回流后的身心健康状况,当儿童表现出不适应时,应积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免造成更大的心理创伤。
学校除了做好回流儿童的接收工作外,应尽量安排回流儿童的学业衔接工作,可通过课后辅导、整编针对性教材等途径,帮助回流儿童顺利实现学业衔接。
教师应重视回流学生回流后的适应问题,定期评估回流学生的学业、交往及身心健康状况并及时向家长反馈、沟通,同时多跟进回流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情况,帮助解决回流学生因不适应而产生的各类问题。
社会组织也可进一步重视这部分儿童的学习和心理问题,搭建平台促进回流儿童与本地儿童、流出地儿童、家长、学校之间的联系,例如搭建回流儿童家庭的支持网络、推进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等,加强回流儿童的心理支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