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课程“三字歌”,勤习勤练不忘记
1.在日常课程活动中习得礼仪知识、礼仪课程“三字歌”,是我们根据幼儿日常生活礼仪要求所编写的园本教材,把日常生活礼仪(入园、离园、如厕、洗手、喝水、吃饭、睡眠)、活动礼仪(爱护椅子、爱护图书、爱护玩具、学习、游戏)、交往礼仪(说话、倾听、请求、问侯、求助、分享)、安全礼仪(出行、活动)等等,以三字儿歌的形式。把相关的礼仪要求清楚地告知幼儿。如《入园歌》:“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 要问好,小朋友,也问好,别父母,勿忘掉。”《洗手歌》:“洗小手,不拥挤;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搓肥皂,洗完后,水关掉。”《游戏歌》:“在户外, 做游戏,与老师,不远离,集合时,收玩具,守规则,讲秩序。”这些礼仪“三字歌”,有机融合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作为一项课程内容,定期向幼儿教授, 并随时落实。
2.在游戏交往活动中体验礼仪行为
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获得礼仪知识。我们还根据礼仪要求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练习相关的礼仪行为,体验良好行为带来的情感快乐。如“娃娃商场”游戏,要求营业员面带微笑,热情接待,看见顾客要主动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回应:“谢谢,麻烦你了!”在“娃娃家”开展 “做客”游戏,让幼儿学会说:“请进,请坐,请喝茶。”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得到了良好的礼仪行为练习。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孩子们真正养成习惯,我们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人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让孩子习得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3.结合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因人施教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不良个性随处可见。礼仪教育一要与家庭联系以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二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如我班侯心悦小朋友性格较怯懦,我们就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宋雨辰的个性较为强势, 我们就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柯彦波等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的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适当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