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是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

幼教动态

2014年07月14日

首先“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大班幼儿喜欢活动,活动器材是激发幼儿积极性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使用活动材料,才能维持幼儿的兴趣;只有幼儿对活动器材感兴趣,才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与运动。因此除了幼儿园已有的现成的体育器械外,我们幼儿园、教师、包括各家庭都积极合作,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制作出各种体育器械。如:纸棒、纸球、三角障碍、高跷、饮料瓶做的小水担、小推车……尽管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地购买、寻找和制作了各种体育器械,但单凭这些器具数量是不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的。这就需要老师去思考、挖掘,充分发挥器械的利用价值。

再次,创设形式多样有情节、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使这些运动器械和材料变换身份真正“活”起来,把有限的资源无限的使用,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如:在需要设置道路的游戏中,我们可以用纸棒排列也可用水担排列或者用小障碍、高跷间隔排列都能创设出道路情景。如:老师是支持者:当在自由活动时, 只要幼儿不出现原则性问题、和违背安全规则,教师应支持幼儿活动,而且他们在提供的游戏器具未满足情景需要时,教师要能及时的提供。当他们有新的玩法,教师可组织其他幼儿一起学习和分享。老师是合作者:当幼儿在游戏时出现问题,教师可参与到游戏中去,和幼儿一起玩,以起到示范作用,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当幼儿游戏人数少时,教师可配合游戏。老师是引导者:在以往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只做示范动作,让幼儿机械模仿练习,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采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幼儿练习,把幼儿难以理解或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具体的游戏情节,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开展活动。把体育任务寓于既有情节,又有角色的集体游戏之中,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在游戏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只有教师的身份更像是幼儿的玩伴、年长者(而不是长辈),幼儿才能更轻松自如地投入游戏,积极地参与和创造游戏。

总之,学习让我获益匪浅。知道在体育活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双向情感与语言的交流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的思想动态,还能针对幼儿的实际,设计出更为有效的师幼互动,才能在联系与学习过程中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同时,幼儿和教师之间的频繁接触,幼儿才能进一步理解教师的意图,发挥更大的主体能动性,并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积极地去探索去学习,去体验在体育活动中的乐趣。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体育活动也不例外,教师应以多重角色进入活动。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幼互动。”而师幼互动指:幼儿在先的情动和老师在后的促动。是指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幼儿与教师互为主体、教育伙伴式的互动,是一种自动化的融通性互动。

+1

来源: 作者:王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