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质娇弱,各生理系统尚未建立完善,容易罹患各种疾病,而有一些疾病是不能拖延的,病情凶险,急救刻不容缓,否则危及生命。这些常见的病情凶险的疾病有哪些呢?
小儿急腹症
小儿外科急腹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而在诸多的腹痛病因中,肠套叠、急性阑尾炎及腹股沟斜疝最为常见。患儿在发病早期常以腹痛、呕吐、腹胀和排便功能障碍症状而就诊于小儿内科,当一些症状和体征尚未出现或不明显时,容易与儿内科某些疾病的症状相混淆。因此,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往往容易误诊和漏诊。
肠套叠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疾病,是婴儿时期特有的常见急腹症,多发生于4~18个月的婴儿,几率上男孩较女孩多3倍。婴儿突然发病后如有下列表现,则提示可能有肠套叠的存在:(1)阵发性哭闹:为首发症状,系肠绞痛所致。孩子哭闹时表情痛苦,面色发白,双臂乱动,屈腿,出汗、拒奶,持续数分钟后腹痛消失,嬉戏如常或安静入睡片刻。间隙约半小时后又突然哭闹不止,呈反复阵发性发作。(2)呕吐:为早期症状,常在阵发性哭闹开始不久就可发生。最初吐出物为奶汁或食糜等胃内容物,次数不多,以后呕吐胆汁。(3)便血:为本病的特征,对诊断很有帮助。约85%病例在发病后6~12小时拉出果酱样粘液血便,也可为新鲜血便或血水,多无粪臭味。(4)腹部包块:在腹痛发作间隙期,大多数病孩可在腹部摸到一长筒形,如腊肠状肿块,中等硬度,略带弹性,表面光滑,稍可移动,并有压痛,是本病的确诊依据之一。专家们还指出,凡是确认为肠套叠的婴儿,发病在48小时之内,全身情况良好者,国内普遍采用空气灌肠复位,其成功率高达90%以上,从而避免手术。若发病已超过48小时且灌肠复位失败,或腹胀如鼓,有腹膜刺激症状者,必须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3岁以内婴幼儿急性阑尾炎不一定以腹病为最初症状,呕吐、发烧、烦躁不安、腹泻、拒食常为早期的主要症状。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开始时仅有低热(测量体温≤38、3℃),1~2天后可能出现高热。如果发现孩子有阵发性哭闹,拒按腹部、不愿活动,往往提示有腹痛。一般来说婴幼儿病势较成人严重,短时间内会出现穿孔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对5岁以上幼儿来说,腹痛则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开始是心窝或脐部钝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多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若反复检查均发现右下腹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可靠依据。若孩子右髋关节呈屈曲状态、行走时直腰困难、精神萎糜不振,腹部稍胀而且拒按,要考虑急性阑尾炎。验血报告白细胞显著升高(≥15000个/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80%也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凡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绝大多数病儿都需进行手术治疗。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小儿肠梗阻常见的原因。据北京儿童统计,本病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典型疝有还纳现象或还纳的历史者诊断无困难。不能还纳或部分还纳者应与睾丸鞘膜积液鉴别。由于疝的突然不能还纳,小儿立即表现腹痛、哭闹、局部压痛以及频繁呕吐,诊断嵌顿疝是很容易的。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腹股沟和阴囊内有无肿物,以免将腹股沟嵌顿疝遗漏。因为该病是造成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由于小儿外科急腹症病情重,来势凶险,除结合临床症状外,家长还要配合医生让患儿作一些辅助检查,如血尿粪等以求早期确诊。简便又迅速的腹部X线透视、腹部平片和腹部B超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尤其是对肠梗阻的诊断占有重要位置。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对提供及早治疗至关重要。
阑尾炎术后
小儿阑尾炎术后发生如此急剧的病情变化,其凶险程度超出医护人员的估计,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不可想象。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那么,其中道理何在?
病情进展快过成人
影响小儿阑尾炎症发展的主要局部因素是阑尾腔内有无梗阻。梗阻的原因较多,其中粪石阻塞是最常见的梗阻因素之一。梗阻为阑尾腔内感染创造了条件,形成恶性的因果关系,梗阻越严重,病情发展越快。由于阑尾的末端是盲闭的,当靠根部有梗阻时,整条阑尾可很快出现坏死,穿孔。据资料,发病12小时内手术者,无一例穿孔,24小时手术者几乎都坏死、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小儿的病情进展较成人快,阑尾坏死、穿孔的比例也较高,达到20%。
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可致命
坏死、穿孔的阑尾炎术后并发症通常为切口感染,其发生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60%~70%降至目前的15%左右。术后肠粘连、肠间或盆腔积脓仍间有发生。这是因为阑尾发生化脓穿孔后,脓液流入腹腔,大多可被腹膜吸收,但还有一些“漏网之鱼”,则在平卧时腹腔的最低部位——盆腔或膈下形成脓肿。出现化脓穿孔后的阑尾,脓液被吸收后可形成纤维素样物,造成肠与肠之间的粘连。另外,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是门静脉炎,细菌从坏死阑尾的血管随门静脉血流进入肝脏,脓液栓团可将肝内门静脉小支堵塞,细菌迅速繁殖,肝功能迅速恶化,出现黄疸、腹胀、腹泻、高热、脉数、气促及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以致肝昏迷,甚至死亡。虽较少见,但极为凶险。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脓毒败血症,上述进入肝脏的细菌进一步侵入心脏,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中。若患儿抵抗力低下,细菌可在血液中迅速繁殖,同时产生大量毒素,各重要器官还可形成大小不一的化脓灶。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人的血液是细菌最佳的繁殖场所,二分裂方式繁殖的细菌约20分钟繁殖一次,经10小时左右,一个细菌可以繁殖成10亿个。这些细菌释放大量的毒素使人很快处于中毒休克状态,死亡率达到20%~40%。
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喉炎如此严重,这同孩子的组织、器官的特点有一定关系。咽喉部是呼吸道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作为发声器官──声带的所在地。小儿的喉腔本身比较狭小,喉腔的粘膜和粘膜下组织比较松软,血管、淋巴和腺体很丰富。在爱到感染时,如上呼吸道感染,喉腔粘膜容易发生充血、肿胀,使喉腔变得更为狭小,空气的通道明显受阻塞。再由于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比较差,病情常常会发展很快。而且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还不稳定,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功能也不十分完善,保护性反射功能较差,当喉部或气管内有分泌物或脓性痰液积聚时,也不容易咳出,这样就阻塞了呼吸道,使呼吸困难程度变得更严重。
小儿得了急性喉炎,可以有发热、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是声带发生急性充血、肿胀的缘故)等症状,也可不时地听到一阵阵像吹哨子一样的尖叫声(医学上称之为喉鸣音)。孩子的呼吸情况也起了变化,由短促、缓慢变得快而浅表,吸入的氧气减少使孩子很快出现口唇粘膜青紫、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一旦看到孩子这种症状表现,家长或父母应刻不容缓地将孩子送到医院作紧急处理,有时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除去阻塞在呼吸道的粘脓分泌物,必要时还得做气管切开手术。避免因抢救不及时,发生喉阻塞而窒息死亡。
重症水痘
重症水痘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病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一旦患有此症,必须尽快到正规大医院进行专科治疗,切不可拖延就医时间,否则后果严重。
9岁男孩刘涛(化名)半个月前突患重症水痘,全身出现大面积的血性疱疹和淤斑,心、肝、肺功能同时出现严重损害,高烧达到41摄氏度,当地医院医生实施抢救但仍不见好转。于是,当地医生建议其父母赶紧将孩子转到条件更好的医院诊治。
经过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专家的全力救治和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刘涛逐步恢复清醒,体温顺利降至正常,疱疹开始消退,心、肝、肺功能逐渐恢复,血小板也逐步回升。感染科马主任说,患有重症水痘须尽快治疗,同时,重症水痘病症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接触和呼吸渠道传染,如果家人患有该病或不小心被传染,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