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告别唠叨:实现与孩子的有效沟通

亲子阅读

2023年12月25日

  本期做客专家

  陈艳,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师,著有《教养孩子的21个怎么办》等书,参与编著《家校共育服务指导师培训手册》《三宽家长教程》等。

  Q:

  我家孩子五年级。因工作忙,孩子小时候我花在他身上的时间有限。孩子上学后我辞职做了全职妈妈。在我的陪伴下,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在数学上更凸显优势,对人热情、很有担当。作为妈妈,我很为孩子骄傲。但是,最近一年来,孩子嫌我太唠叨,很多时候我还没怎么说话,他就暴躁地说:“我知道,别唠叨了!”他私下跟同学说:“我妈妈什么都好,就是爱唠叨,很烦。”我反思,觉得自己不是爱唠叨的人,只是因为他做不到我才多提醒几句,或担心他忘记,是出于好心,为什么不理解?我怎么和孩子沟通呢?

  思凡

  A:

  思凡,你好!

  一项对6~18岁孩子的调查显示,在孩子最受不了家长的行为中,父母的唠叨位居前列,且孩子被唠叨的比例也位居前列。但是,与孩子的印象相悖,大部分家长却都认为自己是善意提醒孩子,且认为如果孩子都能做好自己根本不会提醒,就如同你的感觉一样。另外,还有部分家长表示,除了唠叨,找不到其他能让孩子听话的办法了。很显然,在孩子和家长的认知中,对于唠叨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知错觉。

  多数爱唠叨的家长有一个共识,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从孩子的感受讲,家长的唠叨容易引起烦躁,而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家长的做法是一种畸形的爱,甚至是一种伤害孩子的爱。

  家长唠叨孩子大概出于几个原因:

  一是过度关爱,即便孩子已长大,具备了自理能力,家长却不放心,处处提醒。在孩子看来,你的反复叮嘱就是唠叨。

  二是家长缺乏安全感,自卑或不自信,对孩子过分担心,家长无休止地重复同样的话,实际上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宣泄不安的出口。

  三是家长控制欲望太强,亲子关系不佳。家长希望孩子凡事听自己的,按要求做,不给孩子说“不”的机会,并以说教的方式和孩子讲道理,而当家长用尽办法也不能说服孩子时,很可能以唠叨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无奈。

  四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当孩子没达到自己的期望时,家长认为孩子所说的一切都是在找借口,往往孩子的话还没说完就开始数落,误以为这样的唠叨是教育孩子。

  身为妈妈,你不妨与之对照,思考一下自己的唠叨是出于哪种原因。但无论哪种原因,实际上都体现了你的一种负面情绪,是你自身焦虑的表现。

  避免唠叨带来的亲子关系紧张,最主要的是你要调整自己。首先,你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可以尝试两种方法:一是深呼吸,连续三次;二是“金刚动作”,叉开双腿,双手插腰,挺胸抬头。其次,学会闭嘴。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大,善于抓住家长说话的漏洞,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成为他们反击的把柄。因此,发现孩子有挑衅意味,家长要适当闭嘴,避免事态扩大。再次,转移焦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可以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扮演好后勤部长的角色就够了。

  要提升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你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认真倾听,给孩子表达的权利,接受孩子的不同,不再试图把孩子变成自己理想的样子。除非孩子要求帮助,你最好不说话。在孩子主动征求你意见时提供建议,不说重复的话,不炫耀自己的先见之明,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第二,帮孩子理清心结。关注孩子的“大事”,就是在你眼里不算大,但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事,关心他,理解他。比如,孩子脸上长青春痘,可能成为他巨大的精神负担。你帮孩子找到心结,其不良行为才会消失。

  第三,与孩子适度交流一些禁忌话题。比如交往问题、社会上的阴暗面、抽烟、网瘾等。问孩子如何看待这些事,但不指责孩子的想法。

  第四,不比较。任何时候都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

+1

来源:中国妇女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