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

家园共育

2020年02月25日

  想要孩子写作好,不是给孩子买很多写作书,或者是选报培训班就可以轻易提高的事情,孩子写作能力的提升,其实很需要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而不是等到孩子上了小学三年级以后,有了写作任务,再去想捷径进行攻克。

  写作这件事情,对于小孩子以及非专业人士来说,更多的是将内心想法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而书面语言表达优劣,跟几个小窍门有关,我并不是专业写作的老师,在这里只是整理出一些符合孩子年龄的表达特点,父母完全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提升和顺化,让孩子们以后不怕写作,有的写,而且能写得更好一些。

口头表达要充足

  学习英语的一条理论是,“水够了尿就有了!”话糙理不糙,想要学好任何一门语言,都离不开反复磨耳朵的过程,总有那么一天,累积充足了,耳朵才能豁然开朗,以往没有意义的声音成了有意义的话语。写作也不例外,接受性言语和口头表达,都至关重要。孩子听多了、说多了,通常写作都不会太差。

书面表达要累积

  从口头到书面,确实需要学习和转化。有些孩子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但是一落实到笔头上,便是一塌糊涂,总是不尽人意,有些成人也是如此,包括我自己,也有这个欠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从小的练习不够、阅读不够、思考和逻辑性都还不够。

  写文章非常讲究构思,很多孩子的内心想法都是灵光一现,十分散落,单独拿出一两句,都十分闪亮,但却难以组合成一篇长的文章,就像是好多散落的珠宝一样,想要成为一个经验的饰品,还需要琢磨和设计。孩子写作不够好的主要的难点就在于思考不够,想法没有围绕一条主线在进行,逐步推进。

  因此,父母平常跟孩子互动,可以多强调事物之间的彼此联系,理清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对孩子大有益处,而不是知识点的泛泛灌输。比如我们为什么要比平常快走呢?即使很累流汗也要坚持,因为这样我们上幼儿园就不会迟到,如果迟到了,就没有时间玩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就不能去小菜园看正在长大的茄子了!平常带孩子阅读绘本,在孩子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习那些优美经典的词汇,有意识地在恰当的生活情境里使用,以备写作之用。比如孩子会说,我很珍惜这个小瓶子,所以小心翼翼地打开,生怕弄到地上,碎了。

引导孩子使用各种感官

  孩子写作显得匮乏,大部分局限在使用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比如自己看见了什么,谁说了什么话等。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是感触觉是饱满的,孩子年龄小,处于具体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较弱,所以最初写作,更要多引导孩子去抓住自己的各个感官通道的体验,嗅到什么气味?摸到什么感觉?尝到什么味道等。以后年龄大了,才能够进行抽象的思辨和论述。

  比如一篇文章里曾经写道,一位小女儿很想念自己的妈妈,在接到妈妈电话的那一刻,感觉身上好像披上了一条温暖的毯子!这是典型的心理感觉和生理感觉交互出现的表达。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有在这些方面积累感受的先决条件,父母要注意收集和引导。

懂得查找资源

  孩子能在文中引用经典,势必增分,很小的孩子也要懂得,自己想要表达一个意思,但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可以查找网络或是求助于父母,比如孩子想要表达自己很着急,说自己的内心像要着火了一样,可以怎么说呢?心急如焚!

  有时孩子身体不舒服,也会体验很多细腻的感觉,比如有时吃的不对了,肚子里难受,孩子也会这样表达,我觉得肚子里像有个小石头一样的东西,硬硬的,还会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树枝,总是扎着我!这些都是孩子对身体的描述和表达,虽然不精准,没有医学词汇(譬如痉挛),但是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句子,很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回到写作的最前面,还记得吗?这些所谓技巧的前提,还是孩子的内心体验和想法,而内心则离不开丰富细腻的生活。一个生活匮乏的孩子,即使阅读再多的书籍,他写出来的东西也是空洞的,只有真实的内容才能打动人心。写作是个工具媒介,帮助我们进行记录、表达、传播和交流。孩子一旦注意到了生活实践的积累,写作能力稍微点播便会被激发出来。比如父母可以把对孩子包一颗棒棒糖的观察说给孩子听,她的眼睛一直盯着糖,小嘴巴也在用力,剥开糖纸,一下子塞进嘴里,生怕它跑掉!这些细节的讨论和分享,无疑都能很好地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1

来源:亲贝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