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被焦虑围困 幼儿家长如何“解脱”?

社会热点

2020年04月06日

  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袭击,虽然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了更多相处时间,可是也给家长育儿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家长的焦虑情绪。

  与家长沟通过程中,他们不时吐苦水,“我快被孩子榨干了”“亲子关系不好处理,我真的太难了”。我们体会到家长一方面受疫情影响而心烦,一方面又不得不耐心和孩子互动,这让他们筋疲力尽,时常处于失控边缘。

  疫情期间,幼儿园工作重点转移到对家庭的指导上,因此幼儿园有义务帮助家长摆脱焦虑,因为家长的情绪会直接传递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不同家长焦虑的根源不同

  近期,通过和家长及孩子电话、视频沟通,我们发现疫情下家长的焦虑情况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因缺少专业育儿知识而焦虑。

  老师:“飞飞妈妈,您平时工作特别忙,最近宅在家里,终于可以陪飞飞了,也是好事哦。”

  飞飞妈妈:“我原本也以为是这样,可整天陪着她,就发现她有很多坏习惯,我坚决让她改,可她就是改不了,气死我了。”

  飞飞妈妈这类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对孩子的教育也比较重视,但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并不了解。遇上疫情宅在家里,他们觉得是“补偿期”,希望将全部精力都投放在孩子身上。但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解读只放在“短板”上,缺少专业育儿经验支撑,很容易引发亲子矛盾。

  第二类:因参与抗疫工作缺少亲子共处而焦虑。

  家长:“老师,我和孩子她爸爸都在参与抗疫工作,为了安全,我们把孩子送到了长辈那里,我们已经快一个月没见过孩子了,内心很愧疚。”

  与家长电话交流中得知,部分家长本身就是抗疫工作者,还有些家长因为疫情,工作受影响、生活压力剧增,这类家长觉得特殊时期亲子陪伴时间少,由愧疚而产生焦虑。

  第三类:因放任和无助而产生焦虑。

  家长:“平时我们不怎么管孩子,孩子比较叛逆,现在宅在家里,不管不行,可他根本不听。”

  这类家长平日对孩子比较纵容,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很想认真“管教”孩子,可孩子已经形成了我行我素的习惯。面对家长的管束,孩子无动于衷,家长也恼火焦躁。

  以上几种家长的焦虑情绪,虽然不能说全是因为疫情引发的,却在疫情期间集中凸显出来。作为教师,在掌握具体情况后,应针对不同类型家长的实际情况,给出建设性建议,从而释放家长压力,让疫情期间的亲子关系更融洽。

  利用专门平台,提供系统建议

  我们发现,缺少专业育儿知识从而产生焦虑的家长比较多,于是我们积极响应教育局号召,不仅为家庭开发优质教育资源,还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在问候式交流中,家园双方交流更轻松了。通过家长零散却真实的话语,有心的教师就能及时捕捉到家长真实的困惑并给予回应。但是零散的解答效率低,且容易重复。于是我们通过分析,将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梳理出来,再通过专门平台,对其进行系统化引导。

  首先,我们组织特级教师及优秀同行组建疫情下家庭育儿问题团讨会,并录制专门视频供家长观看,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如有家长提出,在家让孩子做一些有挑战的“学习任务”,发现孩子特别不配合,家长很着急,可又没办法。

  我们讨论发现,不少家长觉得疫情期间是知识类学习“超车”的机会,特别是大班孩子,幼小衔接的任务开始在亲子拉锯战中上演。于是,我们及时给予引导:给孩子的“挑战”是否符合孩子兴趣?采用的方式孩子是否喜欢?相比知识,孩子更想学习什么?一连串的反问加引导,使家长意识到,特殊时期,亲子陪伴的核心任务是帮孩子保持健康的身心,而非抓住机会“抢跑”。

  其次,除了专题解答,幼儿园的“班级群”也在持续关注家长的问题。比如,通过视频我看到玉儿在跳绳,妈妈的旁白也传了出来:“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玉儿继续不紧不慢地跳着,不一会儿踩到绳子了,家长不耐烦的声音又响起:“怎么回事?”

  我通过微信语音和玉儿妈妈联系,电话里传来玉儿愤愤的声音:“我要换妈妈!她总说我不好。”我对玉儿妈妈说:“平时你性格挺温和,和孩子相处挺好的呀。”玉儿妈妈不好意思地说,这段时间自己对玉儿态度是不好,但孩子实在太不听话了。我耐心引导玉儿妈妈,玉儿这个年龄段,学习新本领需要耐心和循序渐进,家长越焦虑孩子越做不好。玉儿妈妈认可了我的说法,答应慢慢改正。

  为家长提供差异化帮助

  疫情肆虐,不少家长成了抗疫的一员,也有些家长因为其他压力,无法陪伴孩子。这期间,我们陆续收到一些家长的担心与焦虑。

  部分家长担心自己不在家,孩子在家中赖床贪玩,习惯堪忧。也有体弱儿的家长,担心的事更复杂些。比如自己在抗疫一线,不但无法陪伴孩子,还担心自己可能把病菌带回家传染给孩子。还有个别家长担心孩子长期和安静的长辈一起,心理上受影响。

  这些担心无不折射出家长对疫情下亲子陪伴缺失的愧疚。我们除了统一建议家长和孩子进行一次较为正式的谈话,说明无法陪伴的原因,争取孩子理解外,还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相应建议。

  对因无法陪孩子建立良好习惯而焦虑的家长,我们建议其事先和孩子共同制定图文结合的作息表。可以用幼儿园作息为参考,做好后张贴在家中醒目位置,作息时间建议块状分割,不可过细,便于孩子理解执行。一段时间后,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制定新的计划。

  对参加抗疫工作,却担心孩子被传染的家长,我们则主要给家长以安抚:疫情面前,家长的首要任务是照顾好自己,为孩子做好榜样。另外,我们也劝解家长,要相信专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就是安全的。同时我们也提供一些有趣的体能活动,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

  对因担心孩子与安静的长辈在一起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家长,我们的策略是帮助家长分析长辈及孩子的性格,再针对相应问题提供建议。比如指导长辈利用空闲时间,适当玩些亲子游戏。再如,将一些情绪绘本做成录音或视频发给家长,供亲子学习。同时,教师及时与孩子通话,做好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传声筒。

  分享加引导,转变家长理念

  疫情对平日那些通过放松管教来维持亲子关系的家长来说,也是一场巨大的挑战。怎样才能不让桀骜不驯的“神兽”把家拆了?我们开启了分享之旅。

  首先,引导家长在分享中理解孩子,释放焦虑。古力妈妈平日比较宠孩子,这段时间她很烦恼,古力天天在家玩面粉,怎么说也不听。我们建议她不要着急,不要过多干涉。可以先平复情绪,然后记录下古力的活动情况,也可以尝试拍些照片或短视频,看看古力的反应。同时继续跟进孩子的活动情况,并进行记录。

  古力妈妈将这些小故事在班级群分享,没想到引发了其他家长的一致赞叹:古力真有创意。这让古力妈妈很意外,原来孩子的许多行为并不是在搞破坏,而是包含着创造、学习。于是,她理解孩子的视角也慢慢转变了,焦虑的情绪也随之缓和了。

  其次,引导家长潜移默化转变教育理念。平日娇纵孩子的家长,在特殊时期的亲子相处中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家长分享故事的同时,也在想办法转变家长的理念。比如,教师会拿一些孩子的案例,引导家长自己去解读,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任性、难沟通等情况。在沟通中,教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家长思考日常的教养模式。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孩子的表现与自己日常的放纵有很大关系,开始逐渐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江东中心幼儿园)

+1

来源:中国教育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