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孩子身高成就诊热门话题 专家:不达标未必是矮小症

观察

2017年11月03日

“我165厘米,我老公177厘米,儿子应该矮不到哪里去,跟他爸差不多高总有吧,怎么会偏矮呢?”张女士很是纳闷。儿子小李今年8周岁,上小学二年级,身高却比同龄人矮了14厘米,只有116厘米,测骨龄只有5周岁多。经过一番检查,小李被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

县妇保院小儿内分泌科医生干烨介绍说,医院小儿内分泌科每半天门诊平均接待50余人,医生一般要看到12:00才能下班,有的家长实在挂不到号,就直接带着孩子来医院,要求加号。“虽然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发育越来越重视,但从病例来看,很多孩子还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干烨说,儿童矮小症发生率约为3%,遗憾的是目前接受矮小治疗的患者,三分之二年龄在10-13岁。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治疗难度大、费用高、可治疗时间短。

据了解,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一般出生后第一年增长20-25厘米,第二年增长10厘米,第三年至青春期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专家建议家长每3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在一天中的同一个时间段内、由同一个人测量,画个“生长曲线图”,和前一年的身高比较,也与同龄孩子比较。如果孩子的生长速度低于正常的最低线、在班级站队总是排在前三名、比同龄孩子矮半个头、每年长高少于4厘米,家长就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小儿内分泌门诊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干预。

“并不是所有的身高不达标就是矮小症。”干烨说,矮小症是指与同民族、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正常人群身高比较后,身高低于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位于第3百分位以下。临床上用于治疗矮小症的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与人体自身的生长激素一致,但不是对任何矮小儿童都有效。造成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如生长激素缺乏症、家族性矮小、青春发育期延迟性矮小、营养不良性矮小、小于胎龄儿、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矮小、性早熟及慢性疾病导致的矮小等。迄今为止,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的身高疾病。病因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

平时生活中有助于孩子长高的方法有哪些?

干烨建议:一是充足的睡眠。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特别是小学生,晚上九点前入睡,早上7点后起床。在深度睡眠状态下,晚上10时至凌晨2时、早上6时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二是合理的饮食。重视平衡膳食,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注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特别是钙、磷、锌、维生素D的补充,少吃油炸食品和饮料,忌盲目进补。多吃虾、鱼、蛋黄、猪瘦肉、牛奶、骨头汤、海带、黑豆、芝麻、松子、糙米、番茄、胡萝卜等。

三是适度的运动、多晒太阳。每天要保证30分钟的适度运动,多做纵向运动如打篮球、单双杠、游泳、跳绳、跳远、跳起摸高、慢跑、打羽毛球等。四是精神愉快。心理压力过大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保持精神愉快。

(原标题:孩子身高成就诊热门话题)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