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英媒:呼吁英国为华人提供更有针对性医疗服务

观察

2017年11月15日

中国侨网图为福州荆溪的一家高端月子中心,堪比五星级酒店

图为福州荆溪的一家高端月子中心,堪比五星级酒店。

据外媒报道,2015年,英国凯特王妃生产仅10个小时后,就带着刚出生的小公主在公众面前亮相。这件事震惊了中国民众,很多中国妈妈在网上吐槽为什么凯特王妃不坐月子。近日,BBC发表了题为《为什么在英中国妈妈生产后不出门》的文章,向英文读者介绍中国女性坐月子的习惯,并呼吁英国为华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

文章将“坐月子”译为“产后禁足”(postnatal confinement),生产后一个月内不能出门,不能接待访客,也不能洗澡。BBC称,“坐月子”在英国华人群体中广为流行。

还在坐月子的Ching Ching Turner通过视频对话接受了BBC采访,自从28天前生下小孩,她从没出过在伦敦的家门。“在家坐月子很重要”,Turner介绍说,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小孩和产妇的免疫力低下,“不坐月子对身体不好。”

坐月子在亚洲国家非常普遍,中国有专门的月子会所,产妇住上一个月,有时一天只能见到一次孩子。中医认为,女性生产后更容易外感风寒,导致生病。

Turner说她“已经是用现代方法坐月子了”,可以洗澡,但是对于身为英国人的丈夫来说,还是很不可思议。“他不知道坐月子有很多规定,他想让别人看看孩子,但是坐月子不允许。”她说,“好在一个月马上就过去了,他也看到了坐月子的好处。”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院(King's College Hospital)神经专家Kit Wu医生坦言,她也坐过月子。“规定严格的话,月子期间不能喝凉水,不能洗澡或洗头发,也不能出门。”Wu医生说,“有些产妇,前两个礼拜甚至不下床,之后会做少量运动。”

Wu医生担心坐月子会对产后抑郁的产妇有负面影响。“产妇可能一个人在家,遇到问题很难解决”,她补充说,华人觉得生产是件幸福的事,所以产妇可能会向医生隐瞒病情。

Wu医生表示,由于文化差异,很多华人不愿寻求外界帮助,导致被主流医疗服务“忽视”。英国皇家助产士学会(the Royal College of Midwives)、健康访问学院(the Institute of Health Visiting)等关注产妇心理健康的慈善机构表示,他们几乎没有专门服务在英华人的专业人才。

英国克里斯蒂医院(Christie's Hospital)临床肿瘤医师Dr Lip Lee表示,在英华人群体中的癌症患者越来越爱“硬扛”。“就算医生问他们是否感到痛苦,他们可能也会否认。他们觉得,‘得了癌症,就得忍受痛苦’或者‘吃点中药就行了’。”

专家指出,很多华人上年纪后独居,不愿向外界求助,可能会有损身体健康。“英国的第一代华人非常孤独,”全国华人保健中心(Chinese Healthy Living Centre)的工作人员Eddie Chan补充说,很多在英华人患有痴呆症。“他们很难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主流医疗服务,” Eddie Chan认为语言障碍也是一部分原因。

73岁的华人Hon Cheung Tang独自住在一间一居室里,他不会说英语。近期他被诊断患上前列腺癌,但却拒绝接受治疗。BBC报道称,他很痛苦无法走路,全国华人保健中心的志愿者抽空会来看他,但Tang先生说有时他接连几天吃不上饭或喝不上水。他说,“医生说我必须接受化疗,否则就活不下去了。我说‘不,得了癌症本来就活不下去,活也活不了多久。’

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让Tang先生感觉病情加重了。“有一天我想去洗手间,忽然就晕倒了,我躺在地上,发现床离得很远,只好爬过去。我给孩子们打了电话,我女儿接了电话但没说什么,他们谁也没来。”他解释说,“那段日子很难熬,我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挺过去。”

英国卫生署在一份声明中说,“无论生活环境、无论身家背景,所有人都能拥有平等机会长寿、健康。”不过,Wu医生表示,英国需要努力理解华人群体。她呼吁政府收集华人健康需求信息,“现在华人的需求和其他族裔混在一起。”

她同时呼吁为华人群体筹集更多资金,因为很多人除了收入没有其他资金来源。“我们沉默寡言、彬彬有礼,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被忽视。”

(原标题:坐月子稀奇吗?英媒反思英国华人医疗需求)

+1

来源: 作者:高晓燕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