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儿童模仿动画片屡遇险引关注 家长应做好引导关

观察

2017年11月16日

近日,一则网帖引发热议,发帖者称,孩子沉迷动画片《小猪佩奇》,常模仿其中的小猪跳床、跳沙发、跳泥坑、跳水坑,还天天学猪叫,学了一年多。近几年,儿童因为模仿动画片作出危险举动甚至弄伤自己或者伤害了别人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今年3月,乌鲁木齐一名五岁的女孩学着动画片从家里找到一把雨伞,然后撑开以后抓着伞从阳台上“飞”了下去,摔成重伤;去年12月,常州六岁的女孩模仿光头强抱住水管往下滑,就从五楼跌落下;另外还有7岁孩童扮演灰太狼,用平底锅打伤小伙伴等事件。面对这种社会现象,我们不禁要问:动画片的主要收视群体是儿童,这些动画片又都是通过严格审核可以在电视台播放的,为什么看了之后还会让孩子屡遭危险呢?

一是,儿童模仿欲望较强。儿童的心智还未发育健全,对事物的认知有限,缺乏主动辨别能力,同时儿童又具有很强的学习和模仿能力,他们的模仿行为其实就是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模仿欲望强说明他们探求知识,关心周围事物的能力强,因为动画片声形并茂的特点,自然成为了儿童模仿的对象。

二是,家长引导不到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家长把孩子看电视当做解放自己的手段,放心的把孩子“交给了”电视和手机,对他们看动画的时间和内容一概不关心,认为能够让孩子老老实实的坐在那儿不淘气、乱跑就“阿弥陀佛”了。

三是,动画片质量良莠不齐。近几年,动画片市场不断繁荣,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尤其是国产动画发展更为喜人。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量大质劣,繁而不荣,部分业内人士对创作内心浮躁,标准不严,导致作品水准不高,他们不是在从事动画艺术,而是在做生意,用粗制滥造的速成品来赚钱。

孩子是未来和希望,为了呵护他们更好的成长,我们应该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家长引导是首要。正确的引导首先在于把关,家长应有意识地教会孩子理智地看动画片,建议家长与孩子一同看动画片,因为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家长边看边与孩子聊,既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同时,孩子也会很自然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但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了解与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孩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水准很重要。单就国内动画产业而言,“草台班子”现象过多,人员技术不过关,资金链不稳定,限制了好作品的产生。另外,制作一部高水准的动画技术和资金虽然重要,但不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把动画当成艺术品而不是商品来看待。应该去掉过多的急功近利,用匠心做好动画。

分级制度有必要。由于没有分级制度,也就缺乏对家长如何陪伴、引导孩子观看超越其认知的影视作品的指导,家长当然也就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接连发生孩子模仿动画片出意外的事,也就毫不奇怪。面对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启动分级制度建设。根据分级制度,动画片将有分级标识,家长在给孩子购买动画片时,可以根据分级标识选择,对于那些需陪伴、指导的动画片,就会意识到孩子需要陪伴指导,否则会有产生负面后果的隐患。

动画产业的繁荣、健康、有序,既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又是文化产业稳中向好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自信”体系的重要一环。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动画产业必定越来越好。

(原标题:模仿动画片屡遇险,到底谁之过?)

+1

来源: 作者:高晓燕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