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熊孩子输液瓶里打脏水 注意静脉输液细节和输液反应

观察

2018年01月16日

 

说起“熊孩子”,很多人都会眉头紧锁......

而对于“熊孩子”的破坏性,大家也都毫不怀疑!

这不,一“熊孩子”这次惹了大事......

角色扮演,学习医生的动作,竟然往奶奶要输的第二瓶吊瓶打入脏水。

等家人发现时,奶奶已经出现头晕头痛加重,高热寒战......

家人将奶奶送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不敢收;送到市级医院,市级医院也说处理不了,建议赶紧转院。后来直接住进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老人突然高热

竟是熊孩子角色扮演惹的祸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都是生命垂危的病人!要说是九死一生,一点也不夸张。

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孟醒副主任医师介绍,老太太是8月24日转到他们医院,据其家人讲述,老太太患有鼻窦炎,那几天鼻窦炎发作,就在家输液,由诊所医生配好液体后给其输上第一瓶交代好注意事项,第二瓶由老太太家人给予更换,如此已连续输了7天。

8月23日,换上第二瓶液体输了100多毫升后,其儿子发现老人浑身不适,并出现寒战等症状。老太太儿子才意识到异常,看到输液瓶里的液体和往常不一样,有很多黑色絮状物,赶紧停止输液。一问才知道是老人的小孙子在医生配好液体后有样学样,用针管往输液瓶里面注入了污水池中的浑浊脏水。

家人不敢怠慢,赶紧把老人送往乡镇卫生院,卫生院不敢收,转往当地市级医院,市级医院建议转院。

血压下降,寒战高热

生命垂危,医生全力救治

据孟醒医生介绍,老太太转到他们医院时已经处于休克状态,收缩压不到80mmHg,立即收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给予快速补液,应用升压药,完善生化、血凝、血常规、PCT等化验检查,提示患者已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脓毒症。继续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升压、强效抗生素抗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对症支持等治疗。

经过积极治疗患者血压逐渐回升,炎症指标较前有所下降,肝肾功能较前好转。但超声提示患者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怀疑存在肺栓塞。

8月27日,已完善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尚不能排除肺栓塞。患者存在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考虑由脏物沉积在肺毛细血管所致,这个过程并不像血栓脱落所致的肺栓塞那样可以溶栓逆转。这给治疗上带来很大的困难。

郑州大学一附院郑东院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主任兰超教授表示,患者的病情仍需要密切观察,并积极对症治疗,尽管老人的情况有所恢复,且除了现有的治疗外,已给予应用降肺动脉压等药物,疗效有待后续观察。持续肺动脉高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肺相关疾病,比如心力衰竭、肺纤维化、肺心病等。

知识普及

无论是大输液还是小水针,对无菌要求都很高,2006年的新弗事件就是灭菌不合格造成的,导致4名患者死亡;

其次对输入液体的澄明度要求也很高,哪怕有比线还细的絮状物,也会引发悲剧。

由此可知,这位“熊孩子”注入脏水的行为其后果可想而知…

 

静脉输液容易忽略的6大细节

静脉输液的治疗手段有着其他给药方式不可替代的一些优点,也是基层医疗机构治疗疾病常用方法,但是临床使用风险也比口服、外用药大得多,它可能诱导病人基础疾病恶化并带来生命危险。

静脉输液过程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六个细节,其实稍加注意都能避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都有哪些?

第一,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

有些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或是在搬运、贮存、使用过程中发生碰撞,出现细小裂纹,或瓶口松动漏气造成微生物污染,都可能发生输液反应。

这就要求咱们在选购药品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保障体系好的厂家产品,选购不易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

第二,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

配液过程中没有严格履行“三查八对”,对液体外观未仔细检查;或未做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药。

这就和平时的操作习惯有关了,完全是能够避免的,就看你细不细心,规不规范了,毕竟出了事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液体和患者体温相差过大

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暑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导致液体温度过凉,使得其与人体温差加大,输入人体可能导致输液反应。

所以,如果液体瓶子太凉不宜急用,适当升温再用较好。

第四,输液过程操作不规范

配药过程中药物浓度过高或给患者输液时滴速过快,都有可能引起输液反应。输液前20分钟应尽量慢滴,切莫求快。

第五,液体配伍过杂

一组液体中加入药品种类太多,药物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导致的输液反应同样较为常见。

如: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地塞米松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可达5-6种之多,肯定是不合适的。

另外,中药针剂尽量不要和西药配伍混合,即便要用也必须有文献资料作依据。

第六,警惕这些患者

输液反应与病情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感染性病人,如患有肺结核、支气管肺炎、上感(包括重感冒合并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肝炎、肺部感染、急性胃肠炎等疾病的患者,正常人能耐受的液体热原量到这类人群身上,就容易引发输液反应。

同时,10周岁以下儿童和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本身体质较差、免疫力不高,出现输液反应的机率也相当高。所以给这类人群诊治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药物的禁忌症,即便需要输液,也必须要随时关注患者动态,防止突发情况。

 

那么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又该如何处理呢?

其实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我们也常常提到,可以分为六类。下面再给大家做一个梳理,一起来巩固:

发热反应一

常因输入致热物质(死菌、游离菌体蛋白、药物成分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而引起。

主要表现

寒战、发热(轻则38℃左右,重则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治疗措施

1、轻者减慢滴注速度,注意保暖,重者停止输液,对症处理,如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2、出现输液反应早期可给患者皮下注射1/1000的肾上腺素0.3-0.5ml,或用苯海拉明50mg或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

3、反应较重者,可用地塞米松5-l0mg加入20ml20%或2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推注,或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生理盐水150ml中静滴。

4、对有胸闷、憋气和呼吸困难的病入,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出现烦躁不安时可肌肉注射安定15mg或苯巴比妥钠0.1g。

血清样反应二

通常于用药7-l0d(速发型1-48h)内发生。

主要表现

患者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短暂性蛋白尿、血流加速等,严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脑水肿和喉头水肿,如不及时抢救亦可致命。

治疗措施

1、立即停止原治疗。

2、重症者静滴氢化可的松300-400mg,立即肌注氯苯那敏(扑尔敏)l0-20mg或非那根25-50mg/次,待病情缓解后改口服,用量分别为12.5-25mg/次和0.5-1.0mg/次,1-3次/d。

血管迷走性晕厥三

即俗称的“晕针”。主要因为患者情绪紧张,静脉穿刺的刺激,体位不适(如坐位)等原因引起。

主要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头昏、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继而晕厥、意失丧识、血压下降、脉搏常缓慢。

治疗措施

患者取平卧位,一般经过数分钟症状即可自然消失,如脉搏缓慢低于40次/min可立即肌注阿托品0.5mg和给予吸氧。

 

循环负担过重(肺水肿)四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或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所致。

主要表现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急、胸闷、咳嗽、泡沫痰、两肺出现湿罗音等。

治疗措施

1、立即停止输液,取坐位或半坐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2、给予氧气吸入(需经20%-30%酒精湿化)。

3、必要时可给予氨茶碱0.25-0.5g,加入50%葡萄糖20ml内缓慢静注或速尿20mg加入50%葡萄糖20ml内,缓慢静注。

静脉炎五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问太长而引起,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

主要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防治措施

1、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的酒精或50%的硫酸镁行热湿敷。

2、超短波治疗。

3、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

4、如有合并感染,视病情给抗生素治疗。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四环素、氢化可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过敏性休克六

主要表现

患者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和昏迷等。通常在注药后数秒钟发生,亦有在数分钟至半小时后或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发生。

抢救措施

1、立即肌注肾上腺索0.5-1 mg,并每隔15-30 min反复用药。

2、病情危重者可加入2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推,同时静滴氢化可的松300-400mg,24h内总量可达1000mg,待症状缓解再逐渐减量或停药。

3、对气管持续痉挛并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氨茶碱静注、喷雾吸入0.5%舒喘灵溶液并配合吸氧。因喉头水肿引起呼吸道梗阻者应作紧急气管切开。

4、血压过低可试用阿拉明或去甲肾上腺素分别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滴。

温馨提示

在临床上对于静脉输液的使用,理论上都应该现配现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注射剂配制成滴注溶液后不能及时使用。这里把一些说明书中明确写出稀释后药品稳定性的常用注射剂整理成表格的形式,方便大家临床输液参考。

(原标题:输液瓶里打脏水 静脉输液容易忽略的6大细节)

+1

来源: 作者:高晓燕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