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潜在性早熟女孩高于男孩 性教育应成为儿童必修课

观察

2018年01月18日

性早熟,是让不少家有儿女的父母们既警觉却又摸不着头脑的三个字。

在过去老一辈人的印象中,小孩子要到13、14岁才开始发育,17、18岁才开始缓长。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起,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了青春发育年龄提前的“年代趋势”。中华儿科学会发布中国儿童成长发育专项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现实:中国女孩的青春期发育开始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提前了3.3岁。

2017年12月29日,在2017年度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之《发育管理:关爱与干预》主题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同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罗小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性早熟是指在儿童期第二性征过早出现,常伴随生长加速,但随着性发育进程可能出现一系列社会心理行为问题,并导致一部分儿童成年时矮小身材,需通过学校、家庭等多渠道树立早预防、早发现、规范诊疗的正确理念。

自测显示:潜在性早熟症状患者占三成

性早熟是指女童8岁前,男童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包括阴腋毛、女性乳房发育和男性变声等)的发育异常性疾病。

“我们针对1258位4-12岁的人群,做了一份儿童成长发育自测问卷,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性早熟率达到31.32%,而且女孩远远高于男孩。”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项目与培训部副主任岳野说,从自测结果来看,男孩建议就诊率达到17.25%,女孩就诊率则高达37.88%。而且,从年龄来看,男孩遗精年龄平均在11岁,858位女孩月经初潮初潮时间约在10岁。

岳野副主任表示,性早熟的诊断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临床医生进行综合评估。问卷主要目的是提高家长的疾病意识,提醒家长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并指导其就医。

此外,岳野副主任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儿童性早熟知识了解甚少,“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家长能提高对这种疾病的正确认识,正确引导他们尽早接受专业治疗。”

治疗性早熟先要辨“真假”

尽管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有31.32%的测试儿童是潜在的性早熟群体,且女孩的比例高于男孩。然而,依然偏低的就诊率应引起特别关注。

“性早熟的儿童,不仅会引起家长的恐慌,儿童自身的健康也会大打折扣。”罗小平教授解释说,伴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早熟儿童的骨骺会过早闭合,闭合后,身高停止增长,会导致他在刚刚开始发育时,身高长得比较快,但是可能别人在长的时候,他已经停止生长了,最终成年身高反而比其他同年孩子晚一些。“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女孩的早初潮,如果10岁以前女孩就第一次来月经,这样的早初潮可能可能会导致女孩出现一些社会心理问题。”

谈及性早熟对于儿童健康的影响,罗小平教授表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应当被关注。“在生理方面,性早熟会造成骨骺提前闭合,导致患儿成年后身材矮小;而对于儿童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可能出现低自尊、缺乏信心、性格孤僻甚至有攻击行为。此外,早恋、早孕、性犯罪风险也会增大。”

“性早熟到底要不要治疗,这也是家长们心底的困惑。”罗小平教授表示,其实,治疗性早熟疾病的前提,是区分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简单来讲,人体内控制生殖系统发育的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如果是下丘脑提前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而导致的性早熟,则被称为“真性性早熟”,也叫做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中枢性性早熟者,如果预测患儿成年身高受到显著影响或可能导致早初潮时则需要积极干预治疗。而假性或外周性性早熟则需要根据病因进行相应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众对中枢性性早熟的认知度低,造成患儿就诊率低以及治疗不规范现象。

性教育应成为儿童的“必修课”

为响应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针对中枢性性早熟发病率快速上升趋势,同时提升大众对于该疾病的认知与管理,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 “关爱· 成长——儿童性早熟公益健康教育项目”于2017年1月在北京正式启动,计划在接下来的2~3年内与全国200所小学和20家医院合作,对儿童性早熟提供早期干预、个性化治疗等解决方案。同时,该项目通过开展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儿童性早熟公众传播平台及规范化管理示范基地,为患儿家属和医生搭建线上及线下的沟通的平台。

(原标题:潜在性早熟女孩比例高于男孩)

+1

来源: 作者:高晓燕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