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与家庭焦虑和解,只需要这些小小的改变

观察

2019年12月05日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幽窗小记》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人变成了父母之后,也就是有孩子之后,性格就会变的越来越沉稳,心态越来越成熟。这可和年龄没有关系,而是看着一个小生命渐渐长大,有自己的想法,看着孩子慢慢的学会思考,学会做人,自身的思想境界也会提升一个档次。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得不努力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里,解读孩子的言行和思想。以孩子为中心点,发现那些小小的纯洁的念头,单纯的想法。给自己洗净了心灵,会以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和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说当父母之前和当父母之后往往会判若两人。

  在养育实践中,诸多父母都不幸败给了自己的脾气秉性和兴趣爱好,比如初衷是要培养孩子爱科学,但孩子喜欢的恰恰是研究虫子,自己想要支持,但却怕得要命,难以深入了解;孩子不能按照已有的约定去洗漱睡觉和学习时,自己开始耐心讲道理,循循善诱,但很快自己的暴脾气就上来,不得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控制孩子的行为,譬如吼叫、训斥、威胁甚至打骂。

  在亲子互动的这场“敌我战争”中,你终究会败给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做了父母之后,忘记了初衷,并没能在行为水平上关注自身的成长,无法适应父母这个新角色。亲子互动不爽时,未必是孩子学习生活上存有特殊的不适应,也未必是父母没有倾心关注,而是父母忽视了自身养育思维的质变。

  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虽然我的见识和经验比孩子要多很多,但是看待事物的角度却并不一定比孩子更加直白。在解读孩子的想法时,也经常会发现自身有哪些态度是应该转变的。可以说,孩子是对我们已固化思想的一种救赎。

  而在孩子身上学到的,就是放飞自我,不再去保留自己的“人设”,在这之前,你可能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也可能是一个喜欢抱怨的妈妈,放飞自我不再保留自己的风格,而是转向自己更喜欢的类型。

放下易怒、焦躁的脾气

  孩子又躺在床上玩手机,你看到这场面气就不打一处来,因为有了好几次都告诉孩子不可以躺着玩手机,会伤害眼睛!但此时,孩子竟公然将你的管制和规矩抛之脑后,但是,这时如果你不去控制自己的脾气发怒,必定又和要孩子闹僵。大可以试试这样:“干什么呢?窝在被子里,跟个大肉虫子似的,想破茧成蝶,变成蝴蝶飞走吗?”成为有趣的父母,先逗乐孩子,打乱画面,再去“监管”,效果会增倍哟!

不妨宽容一些

  孩子总喜欢不好好吃饭?总把爸爸妈妈刚收拾好的家务弄乱?总去被子上画画?如果你比较在乎卫生整洁,想必就会非常烦恼,孩子好心强,没见过的都感兴趣,你得宽容地接纳孩子的无序、混乱和破坏,因为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这时候不妨让孩子自己动手收拾家务,家长在一旁指导,孩子渐渐明白了收拾家务的辛苦后,就会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了。

让自己的心态更淡定一些

  孩子生病了?被欺负了?摔伤了?不好好吃饭了?眼睛散光了?老大病完老二又病了?这些问题会让你困扰吗?如果你每次都是百分百的焦虑,猜想很快你就会真的“抑郁”。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生下来以及年幼的时候都是“半成品”,好多内容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内容,成长中的小磕绊随时随地会涌出,如果你选择担忧和焦虑,那一定撑不了太久。

  你可以试试这样:“淡定”一些,孩子病了,你就尽可能照顾好孩子,其他问题发生了,你就尽力去分析和解决。既不能任性地撂挑子,也不能原地在那里停留在心境水平上焦虑担心,毕竟问题不会因为你有多焦虑就能有多快地解决。多做最能让人淡定。

把负能量抛之脑后,放空自己

  有的父母天生就是负性情绪满满的人,而且很巧合地被同样负性情绪满满的父母养大,很可能再巧合遇上一位负性满满的配偶。这可不是玩笑的巧合,太多家庭就是这样负性满满地存在着。那事已至此,如今自己再来当父母,养育孩子,注定要历史重演吗?难道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吗?当然有了,世界可不是用来消极等待的。

  你可以试试这样:大多负能量多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想要积极起来,你就要学会在真实的世界里去实践,而不是在任何一个书页上或意识流中苦行僧般地寻找答案。万般行动过后,你再稍微反思一下,很可能负性哀怨早已沉淀成莲花一朵朵。

  现代的父母总是很焦虑,急急忙忙的想着如何把孩子养大。但实际上都忽略了,我们生儿育女并不只是为了老有所依,而是为了我们对于传宗接代的责任心、丰富人生的经历,和更透彻、更加清晰的对待人生。

+1

来源:亲贝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