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磨蹭的孩子还有救么?家长需要培养执行力

观察

2020年03月30日

  很多家长都曾为孩子的“磨蹭”头痛,觉得孩子做事拖拖拉拉,骂了也不管用。但其实,小孩子的“磨蹭”,并不等于故意拖延哦!为什么孩子总是这么“磨蹭”?因为他们缺少一种大脑最基本的能力——“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是神经学的一个词汇,它是大脑的基本技能之一,人们需要利用它来制定计划,完成各种任务。“执行能力”那么重要,然而不幸的是,它却是人类大脑发育中最晚熟的部分。年龄很小的孩子就可以开始计算数字,阅读书籍了,因为掌管阅读和数字的那部分大脑发育比较早。可是他“执行能力”的完善,却要等到很久之后。现代脑科学已经证实:执行技能的发展和大脑前额叶密切相关。但前额叶是大脑中发展最晚的区域,在青春期晚期直到成年期初期,这里才能够发育完善。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就会问,那对于磨蹭这件事,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吗?亲贝网小编告诉你:当然不是。

  那么,怎么解决孩子“磨蹭”的问题?

  1、帮孩子一起解决让他拖延的具体问题

  只有懂孩子,带孩子才会更轻松。举个例子,有一天吃饭时孩子的嘴没在嚼,勺子也放碗里,知道孩子走神在想事情,妈妈就问她:“宝宝你在想什么呀?”她说,“我在想8字怎么写。”然后妈妈很自然地跟女儿说,“你快吃,吃完饭妈妈找张纸跟你一起写。”

  如果你只是催:“快点吃,饭都凉了!”孩子思考的问题没有解决,当然没法专心吃饭。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只看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不够,还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想法,解决那些让他走神的问题。

  2、拆解任务,用最小的控制单位

  一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孩子做起来却很难。比如,一个“起床"的行动可能包括手撑着床、坐起来、移到床边、下床这些动作。完成一个行动需要比较清晰的目标和一系列计划,而孩子的大脑目标感不强,没办法对行动指令快速做出回应。

  那怎么做呢?你可以和孩子说:“宝宝,滚过来,到妈妈这边来!”“滚”是一个动作,孩子一听就懂,会立刻执行。动作是最小的控制单位,如果你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最好能帮他把目标拆解开,给出当下立即可以做到的具体动作。

  随着孩子长大,拆解的颗粒度可以粗一点。比如起床穿衣服,可以拆解成脱睡衣、穿上衣、穿裤子、穿袜子。如果孩子有困难,那就多给他一些时间。

  当然,孩子也可能做了一个步骤就开始分心,比如穿了上衣就发呆。这时最好从正面鼓励孩子已经做到的事,“你已经穿好了上衣,再穿上袜子和裤子就更好了。”给予孩子努力之后的成就感,把他的注意力拉回原计划目标。

  3、列计划清单

  计划清单是克服拖拉的好帮手。孩子缺乏自己制定计划的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写清楚做事情的时间和步骤,帮助孩子养成计划和执行能力。

  举个例子,孩子晚上总拖着不睡觉,这时妈妈可以跟孩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表,把睡前要做的事一一列出来。如果孩子还不会写字,可以用图画来表示。比如画个牙刷表示洗漱,画个钟表表示时间。然后把时间表贴在卧室墙上,接着执行计划。每天晚上洗澡、刷牙、读书、睡觉。每做好一件事,让孩子打一个勾,勾到书的时候,就知道接下来该睡觉了。如果他还沉浸于眼下的事情,妈妈可以指着时间表跟他讲,“我知道你还想看书,不过现在到了睡觉时间。我们再看5分钟,你就要躺好,我帮你关灯,好吗?”

  孩子容易分心,所以需要随时提醒他,但提醒并不是催促,而是给出具体的指令。养成固定的生活习惯,也有益于孩子了解时间概念。因为孩子通常以生活经验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周期性发生的事情对孩子认知时序有重要影响。所以,从容、有条理地养孩子,你不焦虑,孩子才能更快乐。

+1

来源:亲贝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