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家长须谨记:小儿用药大有门道

科学用药

2013年09月04日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易因不合理用药而导致不良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根据儿童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特点,在医师指导下消除对某些药物的认识误区,正确选择及使用药物,为儿童合理用药和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01

亲贝网配图

小儿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剂型与给药方式: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儿科用药剂型较以往有了更多的选择,如滴剂、栓剂、贴剂等。剂型的改进,更加符合儿童用药心理,增加儿童用药的顺应性。

一般情况下,经胃肠道给药较安全,故小儿尽量口服或经鼻饲给药。皮下注射给药可能损害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不适用于新生儿。另外由于儿童皮肤结构异于成人,皮肤黏膜用药很容易被吸收,甚至可引起中毒,使用外用药时应注意。

药物服用时间:一般药物都是空腹服用吸收较好,但是对肠胃有刺激性的药物(例如红霉素类抗菌药物)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小对肠胃的刺激。另外,很多药物的作用与人体自身的生物节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若能掌握这些规律,可将药物的疗效发挥至最大,同时大幅降低毒副作用。例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峰值在早晨7~8点,谷值在零点。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药物可在每日清晨8时服用,增加疗效的同时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甚至萎缩的不良后果。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经常会有家长为了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是提高儿童用药依从性而将药物混入食物中一同喂入,但从原则上来说,除非说明书中明确指出可与食物同服(如王氏保赤丸等),一般都不建议将药物混入食物内,以免发生某些化学反应致使药物失效从而导致疗效降低。

然而也有一些药物与食物或饮料共同服用药效更佳,例如口服头孢呋辛酯时,餐后服药吸收好。因此,家长在给患儿喂药前应参照说明书或听从医护人员指示。

 

头孢呋辛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该药脂溶性强,口服吸收良好。食物可促进该药吸收,空腹和餐后服用该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7%和52%。故该药餐后服用吸收更佳,5岁以下小儿宜服用头孢呋辛酯混悬液。

常见用药误区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在儿科中的滥用较为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对非感染性疾病如一般感冒发热、单纯性腹泻不究其因,先用抗菌药物是不妥的。

家长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往往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对抗菌药物存在抗拒心理,在有明确用药指征的情况下仍然认为儿童不应使用,导致病情延误;另一种则是将抗菌药物视作";万能药";,无论是呼吸道还是胃肠道疾病,擅自应用,导致细菌耐药及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

解热镇痛药: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外界病原及毒素的一种防御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当小儿肛温高于38.5 ℃时,应采用安全的解热药治疗。

解热镇痛药对胃黏膜有直接的剌激,同时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血小板聚集,影响对胃黏膜的保护,易诱发胃溃疡和胃出血,儿童消化系统较为脆弱,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慎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解热镇痛药的单方、复方制剂种类繁多,应掌握其总服用量,避免重复用药,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与百服咛糖浆,均含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服用可能会引起肝损伤,应谨慎使用。

感冒药:统计数字表明,全球非处方药(OTC)市场中,感冒药和咳嗽药的销售额仅次于抗菌药物居于第2位,然而,很多儿童非处方感冒、咳嗽药均为复方成分,若选择不当,易造成重复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心悸、心室功能紊乱甚至死亡。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完成了对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OTC感冒咳嗽药的安全性评估,鉴于可能发生的严重和致命的不良反应,建议这类药品不适用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很多家长认为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长期无条件使用,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服用此类药物也需根据身体需要,若滥用或过量长期使用会产生毒副作用。如维生素A,小儿一次用量>35万国际单位可致急性中毒;浓缩鱼肝油6克(5万~10万国际单位/天,连服6个月)可致慢性中毒,出现周身不适、胃肠反应、头痛、骨及关节痛等慢性中毒症状。因此,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绝非多多益善,家长应加以选择,合理应用,切不可过度依赖。

儿童各时期用药有特点

新生儿期:胎儿娩出后的28天内为新生儿期,这一时期,新生儿对药物代谢能力较差,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例如新生儿应用氯霉素可致灰婴综合征(表现为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皮肤苍白和发绀等)。

另外,新生儿肾功能还不成熟,需要8~12个月才能达到成人水平。故一些经肾排泄的药物如巴比妥类、氨苄西林、地高辛等的排泄较成人更为缓慢,应用时必须减量。

婴幼儿期:从药物代谢水平来说,虽然婴幼儿期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由于解剖生理的特点,在选用药物时仍应予以注意。如婴幼儿期由于吞咽功能较差,在必要时需对垂危患儿采用静脉注射,以快速发挥药物作用。

另外,由于婴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患病后常有烦躁不安、高热、惊厥等症状,可适当加用镇静剂。镇静剂的用量,患儿年龄愈小,耐受力愈大,剂量可相对偏大。但是,婴幼儿对吗啡、哌替啶等麻醉药品特别敏感,易引起呼吸抑制,不宜选用。

儿童期:这一时期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有些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需权衡利弊后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如激素类药物可的松、泼尼松等,长期应用可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小儿生长和发育。再例如四环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类抗菌药物。

+1

来源: 作者:wangrui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