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合理用药十大原则发布 抗生素滥用严重

科学用药

2013年12月11日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原则发布,其中有“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尤其对抗生素类药品做了特别说明。这“十大原则”的发布再一次引起公众对中国医疗界滥用抗生素的关注。

在中国,几乎人人都吃过抗生素。人们习惯性地称它为“消炎药”,有点儿头痛发热,很多人就自己吃上几片。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中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8人死于滥用抗生素。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而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十年时间,产生耐药菌素却在两年之内,未来呈无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可怕趋势。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他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从1910年埃尔利希发明阿斯凡纳明算起,到2005年,抗生素家族成员已经增加到133个,它们都为人类征服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所带来的危害也不少。

抗生素进入人体之后,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引起不良反应。药物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就越高。抗生素的种类比较多,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涉及身体的每一个系统。简单来说,当药物作用于细菌时,细菌会自卫、防御、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也就是产生了耐药性。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有那么一天,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有可能都是耐药的,人体感染的都是耐药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结果是人类将重新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造成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药物链盘根错结,利益驱动是祸首。抗生素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势必扩大生产规模,加大促销力度,从根本上促使抗生素用量大增。另一方面,有的医生在促销诱惑下,丧失良知,超量超标使用抗生素于病人身上。如前些时期,用于心脏手术必需药--鱼精蛋白缺货,原因是该药便宜,生产企业因效益差不愿多生产。大输液出厂的价格,几乎与矿泉水持平。亏本的药品,质量很难保证。医生的推手力量不可低估。医生注定不能成为富翁,只能成为精神富有者。为发财,就不该选医疗职业。

二是民众对抗生素知识缺乏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抗生素可预防感染,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 ,频繁更换抗生素 等等。人处于"快餐"时代,心智模式也随之改变,有的人只追求疾病快点好,不惜使用高档、量大的抗生素。更有甚者,病人自点、误用抗生素。在欧洲国家,抗生素普及在初中年段就完成,而我们中国到成年还未达普及。

三是抗生素购买方便,监管缺失。在美国,买一支抗生素比买一支枪还难,这是铁打的事实,因为他们管理规范。而中国,抗生素虽然是处方药,需医生诊断后方可用,但实际上,药房随便可买,像菜市场买菜一样方便。加上执法部门缺少应有监督管理,从而导致广泛滥用。虽然政府管理部门出台政策,但利益驱动导致了政策的“耐药性”!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抗感染专家钟南山教授前天呼吁,目前广东人因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耐药后果相当严重,政府有必要加强管理,把抗生素的处方权交还给医院医生。

药可救人,也可致命!抗生素如同一把双刃的剑,用之科学合理,可以为人类造福,不恰当则要危害人类的健康。由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要挂8瓶盐水,如果再不加以遏制将会导致国民的“隐形伤亡”,从而带来的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民族素质退化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药品是特殊商品,抗生素是极其危险的物品。我们要对抗生素滥用说不!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