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用药小心这些误区(亲贝网qinbei.com配图)
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跟皮肤问题打交道。皮肤出了问题随手买支药膏来擦,可能就踩着“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副院长、皮肤科毕志刚主任医师告诉大家一些皮肤用药的常见误区。
“无害”日用品也会藏着过敏原
被叮了个蚊子包觉得痒,先拿风油精涂,没有效果再换花露水、皮炎平,结果红肿加重了,只能到医院来求助医生。毕志刚主任医师指出,这位患者其实是对薄荷过敏,而他用的几种药,都加入了薄荷作为止痒成分。本来一个蚊子包不是大事,几种药一上,反出了问题。
这给大家提了个醒,再常见的药物、看起来再无害的日用品,都可能藏着过敏原。医院的过敏原测试并不能揪出所有的“疑犯”,所以大家在用药前也要浏览一下成分,如有禁忌尽量避免接触。
药效不能靠名字来想象
有个小伙子长了股癣,买了一支皮炎平来擦,结果是擦来擦去,股癣不见好,还一圈圈“长大”,显微镜下检查发现大量菌丝。
毕志刚主任医师提醒,大家熟知的皮炎平、艾洛松等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品,可以对症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疾病,但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药膏中的成分还容易成为真菌肥料,用于真菌感染反而会让疾病加重。像“皮炎平”这种药名,可能会让消费者误解,以为一支药膏就能解决所有“皮炎”问题。实际上,皮肤问题就算再“肤浅”,其原因也是多样的。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用药都不相同,用串了还可能起反效果。
药物的过敏会“潜伏”很久
受凉吃了几颗感冒药,几天后身上起几个红点,擦了药膏没有用,再过了几天,红点点“发飙”疯长,变成了大片的红疹,红疹不停剥脱,全身找不到一块好皮,高烧,脏器衰竭——这是极为严重的重症药疹。
毕志刚表示,药物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在用药后1-2周才显现出来,严重的可能像上述病例一样造成生命危险。用药无小事,所以市民最好使用药物都要有意识地记一记,一旦出现延迟性的副作用,医生也容易揪出“元凶”,治疗少走弯路。
一点点激素,不是大问题
对待激素市民常常走向两极:要么“心大”到长期激素药膏抹脸,抹出激素依赖性皮炎;要么对激素极为抗拒,拒用任何含有激素的药膏。
毕志刚主任医师表示,人体本身就含有各种激素。以大家相对熟悉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为例,我们的人体中,大概就有3片“强的松”的量。日用的药膏在皮肤上局部抹一抹,吸收的量对整个人体来讲是微乎其微的,不需要太紧张。只是在皮肤较为娇嫩的脸部、外阴、乳房等处,使用要比较小心。
(原标题:皮肤用药,注意别踩着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