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不能功利化

早教新闻

2024年01月15日

  本期做客专家

  尹建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尹建莉父母学堂”首席导师、作家,著作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从“小”读到“大”》等。

  Q:

  我和很多家长一样,希望孩子有一项艺术特长。于是,我让孩子学习弹琴,可他总是不能坚持,每次上课、练琴,他会提前跟我讲无数个条件,没准儿还要求提前“兑现”,即便是“兑现”了,有的时候也不一定能落实弹琴。平时,他特别惧怕失败,下棋输了就不想下了,有时会大哭;讲故事或做其他事情,中间出了错就不再继续往下进行,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一点儿招儿都没有。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正确引导啊?

  娇娇

  A:

  娇娇,你好!

  现在少儿艺术教育成为很普遍的教育,同时,少儿艺术教育伴随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其中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像你遇到的: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艺术爱好,孩子却根本不领情,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对艺术的热爱是人的天性,但是,艺术门类多种多样,每个孩子的偏好不同。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接受某种艺术教育,不外乎两种可能:第一,他真的不喜欢父母为他选择的艺术门类;第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的方法不适合孩子。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人生活得更幸福,如果它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孩子确实不想弹琴,可以选择放弃,虽然很可惜,但是相比天天让他活在痛苦中,给他带来煎熬,放弃一种不喜欢的东西比因此受到伤害要好得多。

  也许你会说,孩子现在还小、贪玩,绝大多数琴童都是被家长逼着练琴的。如果能坚持学下去,有了一技之长,等孩子长大了会明白的,否则,孩子长大以后可能会抱怨家长当初的放弃。对此,我只能说,或许有这种孩子长大了跟家长“找后账”的可能,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即父母亲逼着孩子练琴,最终导致孩子因内心的痛苦而人格扭曲,这就得不偿失了。

  在整个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是冲着某些证书,冲着某一个能够看得见、可量化的目标去做,而是冲着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去做,更容易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如果太功利化,强迫孩子去适应一种他不喜欢的艺术教育,最后往往只能获得一些小的技巧、手头的技巧,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幸福快乐等反而丢失了。

  你的孩子做不好一些事情就会哭,总是半途而废,爱赢怕输,这背后反映的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多、太高,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学到多少技巧、多少技能上面,而忽视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这会导致孩子根本体会不到做这些事情的快乐,所以,他才会越来越输不起。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家长转变自己的心态,摒弃功利心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关注孩子的体验和感受。一旦家长的观念转变了,心态放松了,孩子慢慢就转变了。

+1

来源:中国妇女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