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当爸的,是不是总被娃这些操作整懵圈?抓到啥都往嘴里塞,脏了吧唧的也不松口;以前见人就笑,现在突然变成“粘人精”,见生人就哭;刚学会走路就变身“搬运工”,家里能挪的东西全不放过。爸爸妈妈别急着骂孩子!这些看似捣蛋的行为,其实是娃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长本事呢!跟亲贝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咬东西不是馋,是在认识世界
真相:1岁内的小宝宝,嘴巴就是他们的“探测器”!
小家伙还没法灵活用手抓东西,只能靠啃咬来感受:这个圆圆的会滚,那个方方的硬邦邦,湿巾包装纸会哗啦响……爸爸妈妈们准备个“咬咬专属箱”:消毒过的牙胶、软积木、湿毛巾都塞进去。还可以冻点胡萝卜条:出牙期咬着又凉快又舒服,比磨牙饼干安全。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每天擦手擦玩具,但别一天到晚追着消毒,娃需要建立抵抗力。
突然怕生?说明娃变聪明了
真相:6个月后的宝宝,大脑开始记人了!以前谁抱都笑,是因为还分不清脸。现在能认出爸爸妈妈了,见到陌生人当然要“查户口”。这个时候,家长们别硬逼娃打招呼:客人来了先保持1米远,让娃观察观察。让客人带“见面礼”:比如拿宝宝常用的小毯子,先混个脸熟;教客人用“宝宝语”:说话慢点、表情夸张点,降低娃的警惕心
乱搬东西?这是在练“盖世神功”
1岁后的娃,突然沉迷“搬砖”,其实是在练本领!把东西从这儿搬到那儿,看似瞎折腾,实际上:练手劲:抓、拿、推、拉,小肌肉越来越灵活;学规矩:发现推箱子,箱子会动;找成就感,宝宝可以感受到自己能让东西变位置。
这个阶段的家长们可以划块“自留地”:围栏里放些塑料箱、泡沫积木,随便搬;升级任务难度:从搬轻的到推带轮子的,越玩越聪明。家长可以适时的鼓励孩子,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咬东西是在练感官,怕生说明会认人了,爱搬运是在学物理规则。咱们当爸妈的,别当“成长拦路虎”,该支持支持,该鼓励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