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吴怡,就读于实验幼儿园。有人说,读书宜早不宜迟;又说读书有益于孩子的智力启蒙,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这么多,这么复杂,只是在享受一起读书的乐趣,增进母女间的情感。其实现在想来,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收益颇多的。
现在来谈谈我们从小开始的一些微薄的读书经历和体会。孩子在幼儿初期,最先教授的文字的类的东西,就是古诗,像《静夜诗》《悯农》《鹅鹅鹅》等人口称颂的古诗,初教时都是背得很朗朗上口的,人都说,孩子的记忆就是一张白纸,你往上印就行,所以那时候的对于她能背诗的惊喜更多于背的内容。
后来慢慢选择的是一些颜色亮丽、内容简单的图画册,如《看图识物》《动物贴纸》等,从看图识物中来认识各种事物,有生活上的、学习上的、动物、植物等,孩子对生活物品和动物总是更感兴趣一些,比如有次问鼹鼠是什么,就把我给问住了。看到生活物品,就会去家里找出相应的物品来比较。对于贴纸类图书,孩子会更喜欢,需要孩子自已去分辨小鸟小鱼小马都各自生活的哪里,以及找出动物妈妈等一些问题。这类书让孩子初步学会去动脑,并锻炼了动手能力、理解能力。
其次是看图讲故事,我们孩子的故事书时代就是从这类书开始的,书上画着四幅图,由我自编自讲,讲都是最简单的语言,曾经也感叹过自己编故事能力不强,没想到她却觉听的津津有味,这类书锻炼的是观察力和想像力,初期她会对于讲的内容会问为什么,这是一个让她学会观察和想像力的很好的方法,她会问为什么表示她动脑了,再把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告诉她,引导她以后学会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孩子的想像力是无穷的、惊人的。后来她自己想的内容都为忍不住为她鼓掌。
还有一种读物是不能少的,那就是睡前故事书,家里有《睡前365夜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小兔汤姆系列》等,相对于一些国外读物,早期时孩子更喜欢国内一些经典的故事,比如三只小猪、狼来了、小马过河等,像这些睡前故事,我们从原来的妈妈读,孩子听,后来我读上一句,她读下一句,到现在自己翻着书本,她也能把故事讲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去陪伴的。前面的过程中有时我自己也会坚持不下去,但她却养成了习惯,不讲也不行,而且百听不厌。而对于国外的经典童话故事,孩子表现出的兴趣并不大,可能故事本身的内容对于现在的她来讲过于不易理解了点,所以此类故事是偶尔穿插着读一些。而《小兔汤姆系列》,个人认为是一套比较成功的图书,不管是故事内容还是绘画来讲,小兔汤姆告诉孩子走丢了怎么找妈妈,作错事情了要挨罚,学会照顾小妹妹等,故事内容贴近生活,绘画人物颜色都迎合了孩子的爱好。这一系列图书在讲故事的同时又附带了教育意义,比我平时讲道理给她听,更形象更具体更易理解。睡前爱听故事这个习惯,对她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现在在阅读的同时,更侧用于一些动脑能力的培养,像一些数字训练、表达训练、手工训练之类书籍会出现在家里。在学校学买习有同时,在家里也作一些适当的学习培养,但并不强求,只在她感兴趣的基础上作练习,也不固定时间,比较随性地学习一些。
最后要说的是氛围和环境很重要,周围有爱读书的伙伴对于孩子来讲,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共同爱好。可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既融洽了关系,也让她自己更自信了。而氛围的话,家长的陪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需要花费时间、精力、耐心去陪伴和教导。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也是家长的一种学习过程。
通过阅读,不但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增长了语言和表达能力。我认为,读书不应该只是一时的兴趣,而应该是陪伴一生的美好而快乐的事情,所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