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也让“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从北京的人行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大赛,到新能源行业用AI大模型技术领跑全球,不难看出,中国智造已经迈向世界级水平。
随着中国智造的进步,作为支撑国民健康的重要产业,乳制品行业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科技变革——从单纯的产品竞争升级为“智能制造+营养科学”的双维较量,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其中,伊利旗下的婴配粉品牌金领冠则凭借智造硬实力与配方软实力的双重突破,成为亿万妈妈的科学喂养首选。
智造升级 构筑品质壁垒
作为最早建立婴幼儿奶粉追溯体系的品牌之一,金领冠全球奶粉智造标杆基地依托数字化智能制造高新技术,实现了从原料预处理、精准配比到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不仅是中国乳业智能制造的标杆,更代表着行业数智化建设的最高水平。
基于智能制造技术体系,金领冠全球奶粉智造标杆基地深度融合LIMS质量管理、MES生产执行、ERP资源规划和WNS仓储管理等数字化系统,构建起贯穿全生产周期的数字化管理。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自动化追溯机制,实现生产全流程的透明化管理,一罐一码,确保每一罐奶粉都拥有专属“数字身份证”,以全程可追溯的品质保障为宝妈们带来安心体验。
在质量管理方面,金领冠拥有比欧盟标准更严苛的守护,构建起了覆盖原辅料、生产过程、成品管控的644项检测矩阵,从源头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每一勺奶粉都符合卓越品质标准。
(金领冠数字智控中心)
配方创新 破解喂养难题
在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同时,金领冠更以深厚的研发创新实力引领行业发展。作为中国母乳研究的开拓者,金领冠已拥有290余项发明专利布局,不仅率先完成了中国第一个母乳研究数据库的建设、率先破解了中外母乳结构差异,还正式发布伊利母乳研究生态圈。这一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凭借全球化视野、全产业链覆盖和高度产业化的特色,已成为推动中国婴幼儿营养升级的重要引擎。
基于对母乳研究数据库中1000多万个母乳成分数据的分析,金领冠打造了涵盖金领冠珍护、金领冠珍护铂萃、金领冠塞纳牧、金领冠悠滋小羊等在内的强大产品矩阵,为中国母婴童家庭带来了更加专业化、多元化的营养解决方案。如金领冠珍护婴幼儿配方奶粉,特含超凡乳源HMOs[1],添加顶量超级OPO[2],营养吸收率高达98%[3];添加双重活性益生菌[4]+45倍[5]益生元,有效呵护宝宝肠道健康;特别含有活性蛋白OPN[6],显著提升宝宝免疫力;更含18种活性脑营养群[7]及5大脑磷脂群[8],让宝宝大脑发育更出色;奶源甄选100%鲜活A2生牛乳[9],让宝宝肚肚更舒适,是行业内首个获得GGU权威认证的奶粉。经临床实证,金领冠珍护是市面上好吸收的奶粉“天花板”。
(金领冠珍护产品)
站在中国乳业智造浪潮之巅,金领冠正以“科研深水区探索者”的姿态持续突破——10大核心配方专利[10]、73项中国发明专利、创下“18个业内第一”的超高纪录,还将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应用到了系列产品当中。当“智造硬实力”遇见“配方软实力”,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更是金领冠用科技力量守护宝宝的美好未来。
[1]超凡乳源HMOs:母乳低聚糖(HMOs)是人乳中含量第三的固体成分,在改善宝宝健康和营养需求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母乳低聚(HMOs)的科学共识[J].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钱林溪,杨奕,蔡威.人乳低聚寡糖与新生儿肠道健康.临床儿科杂志.2016 Jul 15;34(7):558.
[2]顶量超级OPO:金领冠珍护是金领冠婴幼儿奶粉中ОPO含量最高的;对比产品升级前,金领冠珍护产品中OPO添加量更高
[3]98%: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23, VOL.63, NO. 30,10256-10266
[4]双重活性益生菌:引自金领冠珍护三段产品营养成分表
[5]45倍:牛乳中低聚糖约为0.03-0.06g/L,珍护中GOS+FOS双重益生元添加量为1.37g/L,约是牛乳的45倍(取下限0.03g/L计算得出)
[6]活性蛋白OPN:骨桥蛋白(osteopontin),源自乳清蛋白粉
[7]18种活性脑营养群:指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乙醇胺(PE)、神经鞘磷脂(SM)、乳脂肪球膜蛋白、燕窝酸、DHA、ARA、3'-唾液酸乳糖(3'-SL)、6'-唾液酸乳糖(6'-SL)、胆碱、牛磺酸、α-乳清蛋白、β-酪蛋白、核苷酸、α-亚麻酸、神经节苷脂(GM)
[8]5大脑磷脂群:指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乙醇胺(PE)、神经鞘磷脂(SM)
[9]100%鲜活A2生牛乳:指产品配料表中的生牛乳均为A2型奶牛奶源
[10] 10大配方专利:指金领冠系列产品获得的专利: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291739.7、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80013841.3、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241156.3、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300587.2、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290842.X、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011369894.3、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911115800.7、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634890.7、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010135640.9、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010104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