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李湘女儿王诗龄课程表曝光:育儿需要的是“三分教七分等”

家园共育

2020年02月25日

  李湘在《天天向上》透露了女儿王诗龄的课程表,看完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王诗龄除了文化课之外,周一周五还要学习钢琴,周二织毛衣,周三练瑜伽,周四上国际象棋课,周六练书法,周日大提琴课和油画课……

  另一位明星宝妈也曝光了自己女儿夏天的课程表,甚至比王诗龄的课程更加繁多,但是夏天妈妈表示周六周日不会给孩子布置任何课业,就是玩!

  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孩子不仅在文化课程上学有所成,而且拥有一个感性细腻的艺术灵魂,既可以创造生活,也可以享受生活。

  育儿是一场博弈。逼得太紧,孩子内心动力不足导致厌学情绪;宽松育儿,可一旦把握不好度,就跨越到了溺爱的一头。

  很多家庭甚至还上演起了“诈尸式育儿”,平时都是宝妈严格教导孩子、辅导孩子作业,爸爸不仅做甩手掌柜,还偶尔来拖后腿,放纵孩子,扮起“红脸”,坐收宝妈的育儿成果,最后还能在孩子心里落得个慈父形象。

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无时无刻不在矛盾中负重前行。

  有时候我们只是着急了,把这份徒增的焦虑施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学什么立马就展现什么。

  尽管对娃有着深深的期盼,但是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慢慢沉淀,积累经验。希望家长们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也不要急于求成。

父母不着急,孩子才能跑赢终点

  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也各自从中获得的幸福感。

  虽然苛刻紧凑的精英教育方式,他们的课程更加完备、师资力量雄厚,自然教出的孩子也都训练有素;但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因为我们普通家长也可以培养出有创造力、自信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或许没有王诗龄那样精英家庭的条件,但是我一样可以让他身心健康、热爱读书、正直善良,和其他孩子一样努力生活、自立自强。

  现代社会,想进好学校、好单位,高分数就好比一个门槛。接踵而来的,是家长们对孩子高分成绩的“膜拜”,甚至将其作为评价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看来,这种衡量方式对孩子身心成长来说,伤害很大。

育儿应该“三分教七分等”

  美国哈佛大学曾提出过一个“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分为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运动、音乐、人际、自我认知、自然探索等多方面,且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各有所长。比如,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以逻辑思维为主,可能对数语外等纯知识内容并不擅长。著名作家郑渊洁在儿时写作能力并不突出,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日后成为一个优秀作家……家长如果只关注到孩子的成绩,并不重视他们其他方面的培养,结果只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自信。

  从孩子个体发育来看,有些孩子暂时性的成绩差,可能与生理结构也有关。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又称“学术脑”,处理逻辑、数字及分析等理性信息)和右脑(又称“艺术脑”,负责想象力、阅读和图像等感性信息),右脑一般在6岁前高度发育,15岁后基本定型;左脑6岁时初步发育,15岁逐步完善。而有些家长却不懂这个规律,在孩子右脑高度兴奋时,非要其补习奥数,“拔苗助长”式的刺激左脑发育,这不仅让孩子无法快乐学习,还浪费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天赋,最后什么都学不好。把成绩作为标准,忽略心理、情绪上的问题,还会让孩子在进入大学或踏入社会时逐渐暴露出心理问题。

  “三分教,七分等”,孙宏艳表示,教导孩子要有等待意识。不要因为孩子没考好,马上就有情绪变化,这会让孩子没自信,以后遇到问题时就认为自己不行。事实上,寓教于乐并非难以做到,关键是家长要摆正观念。

  1。找准孩子兴趣点,与学习做结合。兴趣是驱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孩子的兴趣在文学上,那就多培养阅读和写作,对自然科学着迷,那就多开发空间想象力。

  2。学会等待。孩子成绩不好,要主动和他们一起发现学习上的漏洞,探讨薄弱环节;面对阶段性的成绩下滑,不要唠叨,试着给孩子留出追赶和进步的空间。或听听孩子的想法,与他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法,而不是唯成绩论乱贴标签。

+1

来源:亲贝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