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喜欢闹腾孩子的,相信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好像家里有个“小喇叭”刚提醒完"小声点",下一秒又炸出震天响。别急着上火,孩子说话嗓门大可不是故意捣乱,背后藏着不少"小秘密"呢!跟亲贝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先排查生理原因
孩子总大声说话,得先检查耳朵有没有问题。就像咱们戴耳机听歌会不自觉调高音量,听力弱的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说话有多响。赶紧带孩子做个听力测试,很多小问题早发现能治好呢!
二、环境噪音是帮凶
你发现没?在KTV里说话自然提高嗓门,在图书馆就轻声细语。家里要是总开着电视、放着音乐,孩子自然跟着"放飞音量"。试试把背景音调到50分贝以下(相当于轻声说话),孩子自然会收敛嗓门。
三、划清"音量使用场景"
跟孩子约定"音量使用规则":在公园放风筝可以边喊边跑,在超市结账得排队小声说话。就像手机有静音模式,教孩子给嗓子也装个"场景切换键"。多玩"音量模仿游戏",比如学小猫喵喵叫,慢慢培养轻声说话的习惯。
四、争论时的"声量管理课"
三岁孩子吵架像吵架,三十岁大人争论也像吵架——其实孩子是在模仿咱们呢!下次当孩子激动争辩时,蹲下来轻声说:"妈妈听到你的道理了,但小声说更有说服力哦!"示范比说教管用百倍。
五、专业训练来帮忙
言语老师就像"声音教练",会教孩子玩"吹棉花"游戏练气息,用"悄悄话传声筒"游戏控制音量。几节课下来,孩子就能学会用合适的"声音外套"包裹自己的想法。
六、当心心理小警报
如果所有方法都试过,孩子还是控制不了音量,可能是焦虑情绪在作祟。就像紧张时会手抖,有些孩子焦虑就会不自觉地提高嗓门。这时候需要儿童心理医生帮忙,找到情绪背后的"小怪兽"。
记住,改造"小喇叭"急不得。就像学骑自行车会摔跤,孩子也需要时间练习"声音刹车"。多给拥抱少责骂,也许某天你会惊喜发现,那个风风火火的小家伙,突然变得轻声细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