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相伴“童”行,困境儿童帮扶个案

社会热点

2023年09月08日

  童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人的性格、人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每一个儿童在童年时期的经历,都决定了他进入成年期的状态,随即影响着他的生活状态。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儿童的成长发展状况得到了普遍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缺乏充足照顾和支持的困境儿童,为了做好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切实保护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汇心社工依托“中华慈善总会·五社联动·志愿者加油站”服务项目在东升镇开展服务工作,困境儿童蕾蕾(化名)就是该项目的一名服务对象。

一、情况介绍

  服务对象蕾蕾(化名),女,10岁,上四年级,身体健康无疾病,性格较为内向,与人交流较少。服务对象的父亲6年前去世,母亲随即改嫁并与服务对象这边断绝联系。服务对象主要跟随爷爷(69岁)、奶奶(67岁)一起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及情感支持。服务对象的家庭经济困难,爷爷奶奶身体状况不佳,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基础疾病,每月需要服药。家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爷爷奶奶每月农保金115元一人,服务对象低保180元一个月,家中还有几亩田,平时生活较为拮据,日常吃穿主要靠亲友资助仅能保障生活的基本需求。

  服务对象学习成绩较好,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并且能自主完成作业,空闲时间基本在家学习及帮助爷爷奶奶做农活,是村里公认的“好孩子”。但由于平时比较少出去玩,缺乏朋辈群体支持,性格较为内向,缺乏必要的娱乐和社交活动。

图片 1.jpg

  图片1 服务对象家庭合影

二、案例分析

(一)服务对象的问题

  1.服务对象的家庭关系比较单一,生活中主要成员是爷爷奶奶,家庭整体氛围较沉闷,虽然爷爷奶奶很关心和照顾服务对象,但缺少必要的儿童养育知识,对于孩子身心成长助力不足。

  2.服务对象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存在不自信的情况,并且性格较为内向,缺少同龄群体交流及支持网络。

  3.服务对象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学习和帮忙做家务,缺少必要的娱乐休闲活动,日常生活较为单一。

  4.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经济条件困难,爷爷奶奶缺乏劳动能力,在农村只能靠种地维持生计。

(二)服务对象的优势

  1.服务对象学习成绩较好,听话懂事,日常能照顾好自己,并且希望生活能变得更好。

  2.服务对象的主要生活成员爷爷奶奶性格开朗,通情达理,愿意沟通,同时非常关爱服务对象,愿意为服务对象做出努力。

  3.服务对象所处的村委会工作人员对其家庭较为关心,每月上门探望,了解其家庭的生活状况,并适时提供帮助。

  4.服务对象还有叔叔和伯伯,平时会主动给予生活资助,能帮忙缓解一定的压力和困难。

(三)服务对象的需求

  1.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需求:缓解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因家庭环境产生的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传递服务对象监护人必要的儿童养育知识,促进家庭成员的良性沟通,关注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助力健康快乐成长。

  2.缓解经济压力的需求:帮助链接社会爱心资源,协助了解相关慈善资源救助政策,缓解服务对象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同时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看望及关爱帮扶。

  3.娱乐休闲和社会化的需求: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各类儿童活动,培养服务对象课余兴趣爱好,增进服务对象与朋辈群体的沟通交流,促进服务对象的社区融入,建立社区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重建朋辈支持系统。

  4.稳定身体健康的需求:针对爷爷奶奶身体不佳的情况,传授相关健康养生知识,同时链接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探望,给予健康指导。

三、理论依据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最基本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概况为“人在情境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她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她施加的影响,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包括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以家庭为中心的工作方法

  以家庭为中心的实务方法的理念: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因此,儿童社会工作保障儿童能够安全、永久和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就是要联合家庭,让家庭参与,发挥家庭潜能,并给予家庭支持。

  该实务方法的要素是:第一,以家庭为单位,社会工作者与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建立关系,联合全体家庭成员;第二,聚集家庭功能,增强家庭发挥功能的能力;第三,家庭全程参与,从问题界定,到潜能分析,再到服务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家庭全程参与服务过程;第四,建立良好关系,社会工作者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坦诚开放的沟通模式;第五,链接资源网络,社会工作者帮助家庭链接社会爱心支持网络,拓展人际交往圈。

四、服务过程

  (一)入户探访:建立专业关系,开展家庭心理疏导服务

  社会工作者通过日常入户探访,运用专注、倾听、同理心等个案会谈技巧,结合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帮助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的信念和认知,疏解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消极和紧张情绪,给予其改变的信心和动力。

  同时运用自我陈述、对答的会谈技巧,结合《困境儿童基本信息调查表》《压力测量表》等调查工具收集服务对象的重要资料,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进行预估,并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商讨制度服务计划,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图片 3.jpg

  图片2 进行“房树人”绘画心理评估,同时给予心理疏导服务

  (二)慰问送温暖:凝聚多发力量,提升家庭自信心

  社工秉持着儿童生命和健康第一位的原则,在走访的过程中联合志愿者、村委工作人员一同上门为服务对象送去米、面、油、牛奶等慰问品,并向服务对象的家人传递儿童科学养育的知识,纠正不当的教养理念和行为,引导关注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保障健康成长。

  社会工作者还根据服务对象的学习和成长需求,链接石首新华书店为服务对象捐赠成套的课外经典书籍作为新年礼物,满足服务对象阅读的爱好和需求。

  疫情期间,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为服务对象及其家人送去口罩、药品、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并提醒用药注意事项,满足服务对象的防护需要。通过走访慰问,用实际行动把温暖送到服务对象家庭中,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服务关系,增强了信任感。

图片 4.jpg

  图片3 节日走访探望

  (三)社区活动:培育兴趣爱好,促进社区融入

  为满足服务对象日常休闲娱乐的需要,促进服务对象与朋辈群体的沟通交流,社工带领服务对象参与了两次活动。第一次是“快乐童行”儿童人际交往小组,在小组过程中社工帮助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同时掌握了相关人际交往技巧,与多位其他同龄群体展开交流,性格变得外向。第二次社工带领服务对象参与了社工站组织开展的“我们的节日·春节”新年主题活动,活动过程中其参与手工制作并主动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参与本次活动的感受。通过这两次活动,服务对象逐渐走出家门,发现了身边的温暖与关爱,与村里的同龄人建立了联系,并且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增强了改变的信心,满足了娱乐和休闲的需求。

  另外,针对服务对象爷爷奶奶的需求,社工邀请一起参与“E耆成长”老年人微信学习小组,在手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了解手机安全防范的相关知识,掌握微信基本使用功能,同时帮助与其他老年群体之间建立连接,获得自我价值感与认同感,拓宽人际交往网络。

图片 5.jpg

  图片4 参与儿童人际交往小组

图片 6.jpg

  图片5 参与老年人微信学习小组

  (四)志愿帮扶:缓解家庭压力,传递正能量

  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在村内招募志愿者开展帮扶工作。由于其从小缺乏父母的正常陪伴和关注,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每当看到其他的同龄人有父母陪伴的时候都十分羡慕,同时,因为不想爷爷奶奶担心,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少向爷爷奶奶说起。社工通过招募志愿者,为服务对象筛选了“童伴妈妈”,日常定期上门探望,为服务对象课业辅导,同时倾听服务对象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缓解服务对象的低落情绪,向服务对象传递满满的正能量,让其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除此之外,社工还为服务对象建了一个帮扶群,并将社工站工作人员、志愿者、村委工作人员拉入群聊,服务对象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可以及时在群内求助,接收到求助信息后社工第一时间安排人员上门开展帮扶工作,让困难迎刃而解。

图片 7.jpg

  图片6 志愿者上门送营养品

图片 8.jpg

  图片7童伴妈妈定期走访探望

五、案例评估

  首先,社工秉持尊重、接纳、非评判等价值理念,通过支持性、治疗性、任务中心模式等个案会谈技巧,帮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疏解了负面情绪,给予了情感支持,让大家再次拥有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其次,走访过程中向服务对象的家庭传递正确的教养理念和监护措施等知识,帮助服务对象的监护人提高了照顾和教育儿童的技能,改善了服务对象的家庭监护状况,为服务对象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并且通过多次上门探访及带领参与服务活动,帮助服务对象逐渐健全了对自我的自我认知,激发了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其走出了家门,发现了社会的温暖,愿意积极主动社工开展的各类服务,与村里的工作人员及同龄人建立了联系,拓宽了社会支持网络。

  最后,“童伴妈妈”的支持让服务对象再一次感受到了母亲的照顾和关爱,帮助其缓解了内心的孤寂、悲伤情绪,有利于在家庭关系健全的环境中成长,对日后的生活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专业反思

  儿童的发展深受其所在家庭的影响,社会工作者应充分了解服务对象成长的家庭环境及影响其成长的各种因素,并且关注服务对象的自我认识及感受,从服务对象本身及其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去开展各类专业服务。既要以服务对象为个案进行辅导,协助其改变行为方式,又要针对其家庭进行关系调整,改变家庭结构。同时,在对特殊困难儿童开展帮扶的工作中只借助社会工作者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联合重要家庭成员,还要链接多方资源,促进服务对象家庭和成长环境不断优化。

+1

来源:荆楚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