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名称
(包括商品名、通用名)
百日咳菌苗
用法用量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基础免疫3针,分别为0.5,1,1m1,间隔3~4周。1年后加强免疫1次,剂量1m1。
药理作用
本品系用第1相百日咳杆菌菌种培育后的菌苔以甲醇溶液杀菌,用磷酸盐缓冲液生理盐水稀释痫成的死菌苗;菌苗接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多种抗体包括凝集素、补体结合抗体、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和杀菌抗体,经基础免疫4周后,其中即出现凝集素和抗毒素而产生免疫保护作用,一般获得免疫力可持续1~2年。
适应症
本品用于预防百日咳,是联合国全球免疫扩大规划(EPI)儿童基础免疫的一项内容,接种对象为3个月~6岁儿童。
不良反应
百日咳临床病例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则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年龄大者即使感染,危害亦轻,极少死亡,而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则随年龄增大而加重,所以应强调早年预防接种的重要性。7周岁后一般不给予百日咳菌苗。本品注射后,可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和轻微、短暂的全身反应如寒战、头痛、发热、嗜睡等,一般可自行消退。但本品及其他含有百日咳疫苗的痫剂亦可引起较少见的严重反应,严重局部反应表现为大面积红肿、变硬,可扩展到前臂;全身反应有接种后48h内出现39.5℃以上高热、长时间无法慰解的啼哭、低张性反应减弱状态等,极少数可发生
制剂
注射剂:2m1,5m1,10ml(含百日咳单价菌苗90亿个/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