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宝宝拒绝分享 !怎样培养宝宝的分享能力

1-3岁教育

2019年12月17日

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作为父母的总是想要孩子学会分享,主动把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可是有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是不想分享自己的东西,还是会拒绝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虽然嘴里会说着一起玩,分享,但是当别的小朋友拿走后就会不愿意,哭闹着要回来,不让玩。为什么你的孩子不知道和别人分享呢?怎样培养宝宝的分享能力?

  在孩子小时候,家长也比较注重孩子的分享行为,认为孩子从小愿意分享,长大之后孩子在各方面会更好一些。但很多小孩子在小时候都会有一种“护食”的行为,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当自己的东西被他人占有之后,孩子就会大发脾气,甚至会出现攻击。此时家长如果随意对孩子进行定义,贴标签,就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孩子抠门小气,主要是什么原因?

  性格自私,不懂分享

  孩子小气,不愿意分享,很有可能是内心自私,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小气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孩子经常小气,无论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那就是孩子的性格问题。

  家长从来没有教育过孩子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而别人有好东西时,孩子却想要去索取,占为己有。

  错误的养育方式导致孩子习惯不分享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时,习惯性将好东西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习以为常,开始习惯家长将好东西给自己。

  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却喜欢吃独食、存在独占行为、不爱分享,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

  1.受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影响

  孩子的分享意识发展过程

  分享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婴幼儿从1岁左右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自己的东西不允许别人碰,否则就容易发脾气,开始表现出自我中心行为。幼儿在2岁左右自我中心得以强化,进入“物权敏感期”,孩子觉得自己的东西属于自己,他人的东西只要自己看上了,也属于自己。幼儿在尝试探索物品与自身的关系,在试图掌握物品所有权。所以,幼儿在3岁以前很难形成真正的分享意识。

  儿童在4-5岁时认为,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就是分享行为,所以常出现过度分享、没有自己物权意识的现象。儿童在5-6岁期间,去自我中心性逐步发展,但仍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所以,孩子的分享行为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付诸实践。

  解决措施:让孩子明确物权

  由于这种原因产生的不愿分享行为,作为家长要教育孩子明确物权,什么东西是孩子的,什么东西是爸爸的,什么东西是妈妈的等。孩子对自己的物品要有一定的支配权,无论孩子是否愿意分享,家长都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只有经过这个阶段,孩子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分享意识。

  

 

  对于孩子的分享行为,家长可以加以支持、表扬。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分享,家长也不能进行强迫,这样只会使孩子物权意识模糊,更加不愿意分享。

  家长可以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当其他小朋友把玩具分享给孩子时,家长可以可以说:“小朋友分享玩具让你玩,你是不是特别开心?下次你也可以分享玩具给他,小朋友一定也十分高兴。”

  如果其他小朋友不愿意分享,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他交换。”这样交换成功的话,孩子就有了一次交换和分享的实践经历。

  2.家长有意无意地诱导

  过于溺爱孩子

  有些家庭凡事以孩子为主,好吃的食物让孩子先吃,好玩的事物让孩子先玩,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比其他家人优越一大截。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事事要领先,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不知道谦让和分享。

 

  孩子到了幼儿园,也容易产生独占和霸占他人物品的行为,极易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进而影响孩子的交友能力,使孩子难以融入进幼儿园。

  解决措施: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重要对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抓住时机为孩子做好表率。

  比如,在给孩子们分发物品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将物品分享给孩子;当我们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时,要把这些愉快的经历当成故事讲给孩子听;当看到孩子玩玩具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文综:娜妈育儿经 育儿网 亲贝网

+1

来源:亲贝网整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