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改变认知失调,让孩子学习上瘾

1-3岁教育

2020年05月15日

  平时我们经常会这样跟孩子说,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再看手机就罚你抄一百遍单词……

  这些话会在孩子心里产生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一定是因为电视更好看。”

  “我宁可顶着惩罚的风险、妈妈的咆哮,也要继续看手机,看来我是真的爱它。”

  樊登读书会曾有一期这样讲到:当你跟孩子用“写作业”来交换“看电视”的权力,孩子就很自然的把“看电视”的重要程度看得更高,而把“写作业”看作为了看电视而不得不做的艰苦努力。

  几乎所有的“交换”都会让孩子产生认知失调,让他误认为那个奖励才是真正重要的,是他真正想得到的。否则他又为什么要为此付出“写作业”的努力?

  你以为在严格监督孩子学习,其实却降低了学习在孩子心中的优先级,反而让孩子把关注点放在了“电视”上。

  多年来对于两个孩子的养育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惩罚和咆哮除了让自己生气以外,真的没作用。原因就在于,它引发了孩子的认知失调:把本来一件可有可无的普通娱乐,上升成了孩子不惜冒着挨说的风险也要做的“热爱的事”。

  您以为的严格控制,却是真正把孩子推进“玩乐陷阱”的幕后推手。

  下面的两个方法看起来可能有些反传统,但许多妈妈尝试之后,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最小的奖励和最小的惩罚

  认知失调原理的一个预测是“不足报酬”效应:最少的外部理由,能带来最大的兴趣。而最少的惩罚,反而带来最大的抑制作用。

  简单的说,当孩子因为坚持练琴而得到了一辆遥控车,他就会认为练琴的行为是为了得到遥控车。而当孩子坚持练琴仅仅得到一张没啥用的小星星贴纸,他就会从自己身上找理由:因为我喜欢弹琴。

  “别学了”的力量

  有勇气和胆量跟孩子说出“别学了”(当然不是赌气说),您会发现孩子反而变得特别要学,这就是“认知失调原理”在起作用。

  如果您认为这只对小孩子有用,那就太小看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了,这套理论对十几岁的孩子同样有效。

  除了这些,吃晚饭时特地打断孩子的学习,晚上读书到精彩处就拒绝读下去,都能让孩子产生我不愿意学习被打断,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的感受。

  学会使用“别学了”的力量,放弃物质奖励和严酷的惩罚,孩子反而开始主动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当然,要做出这样的改变并不容易,它需要的首先是您自己的勇气和耐心。

  亲贝网小编认为,随着孩子的长大,逆反心理越来越多,就像一根不断压紧的弹簧,如果适度的改变弹簧角度,就会缓解很大的压力。别学了,是一种心里暗示,正是利用了这个逆反心理,达到了负负得正的效果。让孩子学会学习,让他对学习上瘾,是让他提高的最好方法。各位家长朋友可以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多摸索尝试,没准会让你有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参考文源网络侵可删仅用于交流非商用

+1

来源:亲贝网整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