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震撼!孕妇分娩照曝光 原来刚出生的孩子长这样

分娩方式

2016年08月25日

 

这张照片是Jolene Spies的孩子,她的摄影师Emma Jean Nolan,当孩子出生后还未带去洗澡前为她拍下了这张照片,孩子家人收到这张照片后都非常开心,真是一张值得永久保存的照片。

下面这组照片是摄影师莫内特.妮可(Monet Nicole)的作品。这些都是她再三与父母协商征得同意所拍摄的。她认为生命诞生是人生中最有力量,最美也最重要的事。

QQ图片20160825114941

当他们的父母们收到这些照片后都感叹,还好当初同意摄影师拍摄。

 

QQ图片20160825115025

刚出生的婴儿,虽然皱巴巴、黏糊糊,可能不那么好看,但生命最初的延续,都是通过那根神奇的脐带!当剪断脐带的时刻,才意味着一个生命体的正式独立。

 

QQ图片20160825115108

脐带对于胎儿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QQ图片20160825115300

刚出生的婴儿,虽然皱巴巴、黏糊糊,可能不那么好看,但生命最初的延续,都是通过那根神奇的脐带!当剪断脐带的时刻,才意味着一个生命体的正式独立。

 

QQ图片20160825115352

刚出生的婴儿,虽然皱巴巴、黏糊糊,可能不那么好看,但生命最初的延续,都是通过那根神奇的脐带!当剪断脐带的时刻,才意味着一个生命体的正式独立。

 

QQ图片20160825115456

刚出生的婴儿,虽然皱巴巴、黏糊糊,可能不那么好看,但生命最初的延续,都是通过那根神奇的脐带!当剪断脐带的时刻,才意味着一个生命体的正式独立。

 

QQ图片20160825115525

刚出生的婴儿,虽然皱巴巴、黏糊糊,可能不那么好看,但生命最初的延续,都是通过那根神奇的脐带!当剪断脐带的时刻,才意味着一个生命体的正式独立。

 

QQ图片20160825115556

刚出生的婴儿,虽然皱巴巴、黏糊糊,可能不那么好看,但生命最初的延续,都是通过那根神奇的脐带!当剪断脐带的时刻,才意味着一个生命体的正式独立。

 

QQ图片20160825115635

刚出生的婴儿,虽然皱巴巴、黏糊糊,可能不那么好看,但生命最初的延续,都是通过那根神奇的脐带!当剪断脐带的时刻,才意味着一个生命体的正式独立。

 

QQ图片20160825115703

刚出生的婴儿,虽然皱巴巴、黏糊糊,可能不那么好看,但生命最初的延续,都是通过那根神奇的脐带!当剪断脐带的时刻,才意味着一个生命体的正式独立。

 

关于脐带那些事,孕妈妈了解了多少呢?

在产检做B超时,细心的准妈妈可以发现B超医生往往会在报告单上写上一个“△”,后面则是跟着0或者不同的数字。这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 这是代表宝宝当前有没有脐带绕颈。0是表示没有脐带绕颈,而其他不同的数字则是指脐带绕颈的圈数。

脐带过长、过短

正常足月胎儿的脐带平均长度为55厘米,超过70厘米称为脐带过长,不足30厘米称为脐带过短。

脐带过长:易导致脐带缠绕、打结、脱垂、脐血管受压等并发症。

脐带过短:在怀孕期间不管孕妇还是胎儿都没有症状,但到分娩时就会因脐带过短而引起胎儿下降困难,或因脐带牵拉过紧导致胎儿窘迫、胎盘早剥。

脐带绕颈

脐带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最容易出现也是让准妈妈们最感困扰的就是脐带绕颈。其实现在脐带绕颈已经不难被发现,一旦准妈妈知道了宝宝被脐带绕颈了,难免会产生恐慌,生怕宝宝发生危险的这种恐慌到底是否必要,很难一概而论。 

脐带扭转

脐带扭转是指脐带顺着纵轴旋转、扭曲,就像扭麻绳一样,只要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就可以回复正常。出现脐带扭转与胎儿活动有关,正常情况下可以有脐带扭转,但不应扭转过多或过密,过分扭转可使血循环中断,胎儿死亡率高。 

 

脐带打结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脐带假结:是由于脐血管与脐带长度不一致、血管在脐带中扭曲而引起,并非真正打结,假结也不能拉紧,对胎儿没有危害。

另一种是脐带真结:与胎儿活动有关,一般发生在怀孕中期,先是出现脐带绕体,之后因为胎儿从脐带绕体环中穿出而形成脐带打结。

如果打结处没有拉紧,对胎儿就没有影响,如果拉紧后就会阻断血液循环而引起宫内窒息,或者在分娩时造成死产。

脐带脱垂

有一种脐带异常的情况是十分危急的,那就是脐带脱垂。我们知道正常的胎位是头位,就是胎儿头朝下,当胎位不正或胎儿过小时,脐带容易从空隙处滑落到胎儿先露部分的下面。这时一旦胎膜早破,脐带就会首先滑落,如果出现宫缩,脐带受到强烈的压迫使胎儿的血液供应急剧减少,甚至中断,使胎儿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窒息甚至死亡。 

单脐动脉

正常的脐带中有两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如果胚胎发育出现异常,脐带中只有一条脐动脉就称为单脐动脉。显而易见,单脐动脉时胎儿获得的血流量比正常少,所以导致胎儿早产、生长迟缓、胎儿宫内缺氧的机会增高。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