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不要给宝宝制造紧张空气和精神压力
我们首先要认可宝宝的与众不同,千万不要给他贴上“胆小”、“怯懦”、“无能”、“不受欢迎分子”等标签。不合群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如果你爱他,就记得不要把你的担忧和焦虑传递给他,因此你要做的是强化他的自信和对自身的满意度。不合群的孩子往往内心敏感、有艺术天分、对他人有深入细致的观察,肯定他的长处,再对他的“对外交流”提出建议,孩子会很乐意地接受。
2.应及时发掘和强化孩子的“合群欲”
不合群的宝宝表面上对伙伴群体间的互动无动于衷,但事实上他一直躲在暗处观察,回家之后,他可能对你讲述对别的小朋友的看法,这说明,不合群宝宝身上也有“合群欲”。要及时地发掘和强化这种渴望,教导宝宝去观察别人、认识别人,比方,贽美别的宝宝舞跳得漂亮,赞美别的宝宝的大吊车新鲜有趣,然后一起跳舞一起玩。
3.制造一个“自然合群”的环境氛围
假期串门时,让所有的亲友都带上自己的宝宝,让年龄相近的宝宝在一起玩,鼓励他们自行解决彼此的争执与纠纷;多带孩子去社区活动中心结识邻居的孩子,而不是把他关在家中看动画片……不必过于挑剔孩子伙伴的家庭背景,因为将来,我们也无法保证孩子的交往空间纯净单一如一杯“太空水”。
4.多让宝宝接触需要团结互助的运动项目
亲贝网(http://yuer.qinbei.com)育儿专家建议,可以复活像跳牛皮筋、玩沙包、滚铁环、跳大绳、跳房子等怀旧游戏十分必要,它可以使你的宝宝由呆板的室内儿童变成活跃的“室外儿童”,使他自然地参与伙伴间的互动,不合群的问题也自然而然解决了。
5.交往可以从做“边缘宝宝”开始
无论是社区院落里的宝宝,幼儿园或托儿所里的宝宝,还是早教机构里的“学习型宝宝”,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小圈子,与其逼自己的宝宝交往其中最活跃、最有号召力的“核心宝宝”,不如让孩子先交往那些自身也没有多少朋友的“边缘宝宝”,最后走“边缘包围核心”的道路,让孩子轻松地交往所有的孩子。
6.教会孩子响亮而幽默地应对交往挫折
父母要意识到你有没有办法过滤掉孩子在交往中接受到的所有负面刺激,与其去拦阻这些刺激,不如教孩子响亮而幽默地应对它。比如孩子因为治疗弱视,必须遮黑一只眼睛,会被其他孩子称做“独眼龙”,你可以让孩子自称是“加勒比海盗”、“佐罗”;再比如孩子过胖,被其他小朋友嘲笑,你可以教会他加菲猫的名言“球形也是身材”。除了学会自嘲,父母还可教会孩子反问和反击:“你说我胖的难看,你有没有办法让我不胖?”“你有没有办法让我学会骑小自行车?“这样一问,交往中的嘲讽与对立,就变成了了建设性的互助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