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造和谐家庭环境
如果儿童生活在一个成员之间矛盾重重,你争我夺,吵嘴打架,情感气氛极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就可能自然形成一些攻击性行为习惯。
2.选择性看电视节目
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是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行为。亲贝网(http://yuer.qinbei.com)育儿专家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因此家长要严格控制宝宝收看电视的内容。可选择性看些优秀的动画片。
3.不用武力对待孩子
有些宝宝做错事,父母教育的方法是打。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旦“转稼”到别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暴力行为。
4.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冷处理”
所谓“冷处理”,就是在5分钟到10分钟的时间里不理他,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他的攻击行为,如把孩子关在房间里,让他思过、反省,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让他明白这么做不对,父母不喜欢。
5.养个小宠物
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爱怜之心,比如养只小兔子、龟、里等。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暴力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6.引导孩子进行移情换位
育儿专家表明,攻击者在看到受害者明显痛苦时,往往会停止攻击。然而,攻击性很强的人则不然,他们会继续攻击受害者。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告诉孩子,攻击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再让孩子换个位置想想,如果你是受害者,那么,你将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让孩子从本质上消除攻击行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7.多称赞孩子的好行为
当孩子没有依靠暴力而解决问题时,你应该多多鼓励他的这些行为,让他能意识到这才是对的。比如你可以表扬他的行为:“你把玩具让给小朋友玩,你是个好孩子。”
8.多进行体能、文艺活动
宝宝精力充沛,多带着宝宝一起进行踢球、跑跳等活动,可让宝宝的精力有地方释放。此外,学习乐器、绘画也有助于正确引导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