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游戏玩具

2014年07月22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以及社会性等最符合并能反映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此,幼儿中的自由游戏和有组织的游戏(课程中的游戏)是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是幼儿园认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的最佳融合。在游戏中,既有想象、直觉、兴趣、意愿、爱好、情感、意志等主观的体验和感受,又有对客观、真实、具体、规范的社会存在的理智判断和逻辑思考。在游戏中,幼儿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芽和预期。在游戏中,幼儿既有对自然的亲密接触,也有与人和社会的交往,也有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因此,我们可以说,游戏就是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

在幼儿园中,游戏分自由游戏和组织游戏两种。自由游戏本身就是幼儿的生活,幼儿在自由游戏中最开心、最放松,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身心得到锻炼,情感得到满足。教师在自由游戏中担当着旁观者、调解者和保护者的作用,把主动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孩子,给他们以自由游戏的空间。组织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映、丰富和改造,是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中认知能力的提高。

游戏是幼儿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再现,直接反映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游戏又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世界是创造性的,因此,幼儿除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他们需要更多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为每一天增加乐趣。但由于幼儿不成熟,很多活动无法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在与生活相似的环境中开展的有组织的游戏就成为丰富幼儿生活的主要途径,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合作和支持并进行有目的的组织。如果游戏发生在教师为幼儿提供的特定环境中,其中有专门的活动材料及一定的活动规则,这时教师就要充当幼儿的合作者和引导者,使他们充分开展想象的翅膀,去面对自我和世界,去创造自己的乐趣。

幼儿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无论是想象性的、互补性的,这些都来源于幼儿对社会中人的认识和人与人关系的把握。幼儿游戏角色的多样化及其转换的灵活性和幼儿在生活中的经验及其观察力、想象力密切相关。游戏的情节无论是趣味性的、故事性的、还是社会性的,都能使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游戏在幼儿品德中的教育价值。我国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的,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什么纪律等,这种种美德的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的快、来的切实。”幼儿品德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从幼儿期抓起最为重要,而育人又以育德为先。我们应重视和大力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这是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必要措施。利用游戏的方式能够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德育的实效,促进幼儿的品德发展。

1、通过游戏,促使幼儿主动学习道德知识,发展道德思维,促进道德认知的发展。 

2、通过游戏,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积极、肯定性的道德情感。

3、通过游戏,磨练意志,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意志和品质。

4、通过游戏,知行合一,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所以,游戏是培养幼儿道德、知、情、意、行的主渠道,培养出健全人格的儿童是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的。

游戏给幼儿提供了完整与和谐的生活。游戏是幼儿一系列感官与机体运动机能的发挥和运用的活动过程,幼儿身体的各种生理器官和系统在游戏中处于自觉的活动状态而得到协调和自然的发展,实现着机体生活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游戏就是幼儿情感生活的方式,它陶冶着儿童的性情。游戏中的幼儿有对物的操作,有与人的交流,在直接的经验中,扩展和加深着对环境及自我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幼儿在游戏中的好奇、探索、发现、观察、幻想和假装是他们自我内心世界和外部现实世界之间进行的互动和转换。在游戏中,幼儿既有对客观知识与规律的探索与发现,有做人准则的道德的实践与演练,也有对美的事物的崇高体验,是幼儿真、善、美的统一结合。

所以说,游戏就是幼儿的艺术,是幼儿艺术化的生活,是幼儿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幼儿创造性的源泉。如果没有了游戏,幼儿将失去幼儿的生活。因此,幼儿园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游戏,唯有游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幼儿生活,有灵性的生活,唯有游戏的幼儿才是真正的幼儿,有灵性的幼儿。

幼儿教育工作者平时一定要放开,让孩子们实施游戏的权利,让他们充分利用游戏形式来完成各项学习活动,因为――游戏是幼儿走向健全人格的重要通道。

+1

来源: 作者:王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