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孩子为什么总是爱钻桌底?这是孩子游戏的秘密

游戏玩具

2020年08月15日

  最近这段时间,亲贝网小编家的淘气宝宝迷上了捉迷藏和钻衣柜,沉迷于躲在小空间的快乐,就喜欢往里面钻,跟同龄的小朋友争抢一个空箱子,最后只能一人一个,两个孩子玩两个箱子,不亦乐乎,孩子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亲贝网小编跟群里的妈妈们沟通之后,才发现原来很多孩子都有过类似的现象,那些所谓开发智力的玩具似乎只是摆设,都喜欢自己的“小世界”。

  有的喜欢躺在衣柜的盒子里玩,有的喜欢钻桌底······

  为啥孩子都爱钻桌底?当娃在桌底钻来钻去的时候,为啥总那么开心?今天亲贝网小编分享一位——十余年儿童和家庭教育经验的玫瑶老师,跟大家聊一聊。

  钻桌底背后的秘密

  孩子游戏的「图式」

  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会自发地重复某一个动作和行为,而这些重复的动作是有一定的心理学意义的:它会帮助孩子在大脑中建立关于外部世界的内在认知结构。

  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这些通过重复动作所形成的内在认知结构称之为——图式(Schemas)。

  看到这儿,大家一定想问,啥是图式呢?孩子爱往桌底钻,跟图式又有啥联系呢?

  首先可以毫不夸张地告诉大家:图式就是孩子学习的方式。

  皮亚杰在 1926 年时提出,图式会影响孩子的知识建构方式。

  这些模式在孩子的游戏和探索活动中显示出来,代表了孩子探索和表达他们发展中的想法和思考的方式。

  在孩子钻桌底的时候,他们开始探索空间和结构,了解自己和空间、物品的关系。他们会想:

  a.「咦,这个桌底的空间有多大?我的身体有多大?我能顺利穿过去吗?」(用眼睛和感知预测空间)

  b.「我要试试看!」「我果然可以穿过去!」(用身体丈量和感知空间)

  根据不同桌底的高度大小,孩子调整自己的动作与之匹配,展现他们对高度、大小、距离的认知和理解。

  不断的探索和感知,孩子对占据这种相对封闭的空间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当然啦,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游戏的「图式」还会不断升级、重组。

  他们甚至会「创建」空间来达到探索的目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活动不断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玩法。

  比如会将若干个游泳圈套在自己的身上,比如会用纸箱子构造出自己的专属空间。

  这会让孩子形成新的思维形式和思维结构,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对孩子的大动作发育、自信心建立,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育,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孩子爱钻桌底

  好处比你想象得多

  前面提到,「钻桌底」是孩子的一种游戏图式,是孩子自我驱动的行为结果。

  虽然会沾得孩子一身灰,但其实对孩子的发展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只要不涉及安全方面的问题,爸爸妈妈大可以放心让孩子探索体验。

  01 「钻桌底」会带来边界感,让孩子感到安全。

  当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胎儿正是被「围合」在胎盘和羊水中,这种「边界感」形成了孩子最早期的包裹经验。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寄身于一个较狭窄、经过观察和确认、相对熟悉的空间里,就会有一种安全感。

  这是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本能感觉。许多行为学家与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许多行为方式和心理现象都是来源于人类的进化史。

  山洞成为原始人的天然「保护所」,躲进山洞,则意味着相对的安全与确定性。

  这种山洞安全感随着人类的进化,则演化成了狭窄空间安全感。

  在孩子钻桌底、探索各种相对封闭的小空间时,他会在狭窄的空间里感受到一种边界感。

  这种边界感会让他学习判断自己在空间里的位置,感知多大的空间对自己是最安全的。

  比如说,钻进多大的空间里玩耍,不会撞到头、不会被卡住。

  这些探索都会让他更好的了解自己和所在空间的关系,产生对世界和自己的感知与信任,从而更加独立、自信。

  02「钻桌底」会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孩子钻桌底,还可以帮助他们社交的发展。

  前面提到,钻桌底实际上是孩子对空间强烈且自发的探索,了解如何舒展自己的肢体动作,可以很好的躲藏进小空间。

  如果孩子对自我和小空间的关系,能有良好的判断和把握,这一种感知判断会延伸到对更大空间的适应度。

  当孩子去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他可以快速对空间做出认知判断,更快去适应新环境。

  他会明白做什么是安全的,而做什么则可能不安全。比如头伸出窗外是危险的,因为超过了空间安全的边界感。

  他会知道自己在这个新的空间里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而自己怎么样在新环境里移动身体,能够感觉最舒服、也不会撞到其他物体。

  一旦孩子对自我和空间的关系,有了十分良好的把握,他们就可以更加放松自然地与他人社交。

  信息来源:丁香妈妈

+1

来源:亲贝网整理

推荐文章